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BackSteinGotik

2023-06-14 13:13:47
  • #1


那么你可以算算这些案例——在城市区域,你可能还能从独栋住宅改为联排别墅或三联排,但如果不增加密度,通常这不是一笔好生意,因为价格仍然相当高。建筑成本、购买和拆除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因为继承人通常不急于出售,还在期待利率下降……
 

WilderSueden

2023-06-14 13:37:55
  • #2

我并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如何做”的问题大部分是可以预见的。将一栋70年代、每平方米300千瓦时的房子带入2020年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换新窗户、给外墙做保温、地窖和二楼天花板保温。如果阁楼有人住,屋顶保温一般指的是屋顶外保温,因此需要重新盖瓦,因为旧的椽子太细,不够做当今标准的椽间保温,而且很少有人愿意因此损失层高。所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不需要明确的具体规定。这些工作的成本占了大部分开销。规定通常只会对具体的保温厚度产生几厘米的变化。
“何时做”的问题同样清晰可见。政治决策者签署减少排放的协议,这些必须在实际中执行。在有4000万住宅单位和相应数量的未经翻新的旧建筑时,很明显,如果想在2040年、2045年或2050年实现某个目标,不可能等15年以后才开始行动。
签署这些协议的政治力量是民主选举产生的。除非AfD党外,所有政党原则上都支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各种民调显示大多数民众依然支持这一点。只有当这种支持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时,大家才都会反对,开始讲述那些关于“恶劣政治”和“被命令者”的故事。对我而言,这显然是典型的认知失调现象。
 

mayglow

2023-06-14 14:08:35
  • #3

嗯,肯定有人这样做。但至少我从我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即使有人其实挺好地维护了他的房子,现在也正烦恼到底该怎么处理暖气问题。房子的部分结构大约有一百年历史(具体建造年份我得再问问),但我特意说是部分,因为这期间房子经历了很多变动,基本看不出来。比如,过去有个马厩,在我祖父母那代时被完全拆除内部重建(那部分现在墙体相当厚,也挺有趣的)。我父母接手后,房子也经历了许多节能改造:先对外墙做了保温和贴砖,再处理其余部分,更换了窗户,现在还把地窖外部挖开做了保温和防潮处理,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过去三十年里,房子投入了中等六位数的资金。房子并没有荒废。也可以选择买新房(不过新房可能会更小点,目前房子里还有两户租客)。

尽管如此,关于暖气问题现在该怎么解决还是不明确。是的,做了很多保温,但当初做保温时并没有预见到目标是低温暖气系统。对于目前的保温情况是否足够,只用少量措施(换几个暖气片,换屋顶保温)就能让热泵高效运行,意见非常分歧。专家有时也难找,有时跟他们聊两次后就不再联系,这也帮不上忙(去年曾委托做过一次热负荷计算,但之后啥都没了,负责人没再联系过……这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后来因为私事,这事还没再跟进——感觉找专家并让他们持续参与需要投入大量个人精力。总的来说,需求量似乎很大,但对那些可能需要多动脑筋的项目兴趣不大)。目前情况是“希望暖气还能坚持一阵子,继续节约用”。热泵市场似乎正在有所动向,向中高温供水方向发展。看看后续会怎么样。但关键是,几年前还推荐给这种房子的方案(通常是燃气或木屑颗粒锅炉配合太阳能热水)如今已经过时(或者说意见五五开),然后有人说“这本该预见到”或者“房子不能让它坏下来”……那也算了。

我不否认也有那种几乎没有投入修缮的房子。大量建筑存在维修滞后问题。但即使是在“未修缮”和“新建标准”之间的房子,问题是目标状态(多少程度的状态)突然改变了。甚至到现在,对于目标状态应该是什么,如何达到,依然存在争议……
 

Winniefred

2023-06-14 15:14:23
  • #4


就是这样。这不是非黑即白。我们自2017年起拥有一栋1921年的房子,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翻修及节能改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7000欧的月收入,或者像这里常见的那些读到的那样,或者有遗产什么的。我们自2017年起大约投资了9万到10万欧元。从60年代(至少)起房子一直在维护。这里没人住却不投入的。另一种选择就是继续租房,把房租付给房东还他们的公寓。这谁也说不了什么。我们目前的外墙是1993年的,已经有隔热,并且状态完全良好。当然,现在人们肯定会做更多隔热,关于热泵,我们以后也会这么做。但起码我们不会钱多得堆在地下室,我们只能一步步按经济能力来做。其他人情况也一样,谁坐在新房里,30年以内也会需要修缮,到时候我倒要看看大家会不会不管自己要做什么,能够轻松甩出一两年工资。最后我祝愿这里每个人都永远不会失业,不会生病,或者遭遇其他厄运,并且一直有良好的储蓄。
 

Jean-Marc

2023-06-14 15:20:12
  • #5


买了一个70年代的房子并想把它在能源性能上提升到与现今节能房屋同等水平,连能源顾问都会婉转告诉你,你可以为了环保良心这么做,但经济上即使有补贴也不会划算。德国现有住房的平均能耗大约是150千瓦时/(平方米·年),属于E级(资料来源:消费者中心)。作为一个基准,买老旧房产的人或许还能做到,但绝对不可能实现从能源浪费型房屋直接跃进到节能现代化水平。



至今能源转型政策还较为模糊。几乎没人知道自己房子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也不知道全部措施要花多少钱。直到现在,随着迷雾渐散,人们开始了解法律要求、市场状况及技术可能,跟工匠沟通,索取报价等,才恍然大悟:几千欧元完全不够。正因此,如当前民调所显,人们的愤怒很大。说“这都是民主选出来的”未免太简单。作为二手房买家,会觉得自己几乎被当傻瓜,曾经为了旧城核心区而非乡村边缘土地产权做出的选择,如今被强制,要让那个小宅子在未来10年内达到节能顶尖水平。尤其是房价本来不高的地区,银行不会无限制放贷。

我支持气候保护,但理性和比例原则必须始终保持。
 

Sunshine387

2023-06-14 15:24:12
  • #6
这正是问题所在。政治规定每年都在变化,但暖气系统每20年才安装一次。我现在就在邻居家看到这个情况。那个年轻家庭有一栋80年代的预制房,差不多8年前买的,他们每年都在装修。但没有进行彻底的翻新。只是粉刷了新墙壁,装了新的浴室和新窗户,但保温效果不好。要让这样一栋房子适配价值5万欧元的热泵,对这个中产家庭来说尤其负担不起。即使有30%的补贴也如此。而且8年前根本不知道这些情况。所以我非常怀疑,也认为不能这样对待人们一生的努力。他们现在肯定很恐慌。说实话,现在虽然没有强制安装热泵,但除了昂贵的木屑颗粒炉之外,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对于远程供热,政治上只考虑他们自己柏林市中心的议会派系,那里有出租房和财力雄厚的投资者。在乡村是无法实施且负担不起的。未来的供暖法将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至于德国是否能在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至少是个未知数。
 

类似主题
11.06.2013新建筑中的暖气片?13
24.04.2015能源消耗经验值?21
13.10.2020翻新二手房还是新建13
12.10.2013共用土地上的新建筑,税务问题16
08.05.2016翻新与阁楼扩建:KfW?经济性与新建的比较?18
23.03.201820世纪30年代的房子。是翻新还是重建?25
15.04.20201973年未翻新的独栋住宅——翻新还是新建?32
02.09.2020继续选择老建筑还是新建筑?55
15.09.2020新建独栋住宅或1978年建造房屋的核心翻新39
13.01.2021拆除和新建的成本估算75
05.02.2021老建筑的翻新有意义吗?42
28.03.2021房屋翻新的一口价费用 - 什么是现实的?15
01.09.2022拆除一座270年历史的房屋及建设现代多功能建筑23
30.01.2022拆除重建还是翻新?33
24.01.2024平面图:在现有平房地窖上的新建,1.5层楼97
23.01.2023单户住宅融资购买价格36.5万,建筑附加费用15万,翻新?28
31.01.20231995年建成的房屋购买与新建房屋长期成本计算35
10.04.2023翻新老建筑还是新建?经验?35
30.08.2024翻新还是拆除重建——建筑师的决策辅助?25
26.11.2024拆除还是修缮?寻找1970年代地下室的建议!1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