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必须把各个问题分开来分析。一个问题是那种拼命“孩子必须上文理中学”的想法,如果三分制学校体系能够被真正利用,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小学阶段的真正过度负担可以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来处理,前提是有人愿意这么做。另一个问题是语言,因为语言是所有学科的基本前提。这里可以通过相应的学前教育或儿童看护来弥补一些不足。但这也要求孩子们必须去那些地方,并且要有足够的名额。还有一个方面是家长的行为。显然可以提供课后托管和作业辅导。但是孩子是被电视安抚着,还是有人定期给他读书,这两者差别非常大。这也与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但学校只能有限地弥补这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