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erSueden
2023-06-14 16:10:42
- #1
谁买了70年代的房子,想让它的能源效率达到今天的节能房水平,连能源顾问都暗示说他可以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这么做,但这项乐趣从经济上讲,即使有补贴也不会划算。德国住宅建筑的平均能耗约为150千瓦时/(平方米·年),属于E级(来源:消费者中心)。作为标准,这或许还能对二手房买家有些要求,但绝对不可能实现从能源浪费型到能源现代化的飞跃。
情况看起来并非完全如此。Nordanney也让他60年代的房子现代化,我怀疑他不是出于纯粹的兴趣投入金钱。我故意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很明显,最大的飞跃是从300降到80千瓦时,每进一步优化,成本与收益的比例就越不利。但成本也不是线性增长的。
用平均值来操作其实帮不了什么。外墙保温不会只做到6厘米,只因为那样达到所有建筑的平均水平,而是会用更多材料。无论使用6厘米还是16厘米的保温材料,粘贴和抹灰的工序工作量是一样的。
迄今为止,能源转型政策比较模糊。几乎没人知道自己房子的最佳解决方案,也不了解全部措施的总费用。直到现在,随着迷雾散去,人们开始了解法律要求、市场和技术可能性,和工匠洽谈、获取报价等,他们才恍然大悟,知道几千欧元肯定不够。
这我部分理解,也不太理解政治上的反复,同时还人为制造时间压力(如暑假前,从2024年开始……)。我也不喜欢过于关注供暖设备而忽视建筑围护结构。
但如果看终极目标——20至30年实现净零排放,大家都应该明白这不可能靠几项小改进完成。这是全国家的全力以赴。如果愿意听,早已清楚。
关于民主决策,只说一点。德国大部分人(76%)反对建筑能源法案。
当然。只要抽象地讲“更多气候保护”,人人支持。一旦涉及自己的钱包,大家都认为应该别人来买单。纯属认知失调和“圣弗洛里安原则”。迄今为止,每次具体提出的措施都是这样。无论是近处的风电场还是电力线路、少开车或少飞行、开节能车、给房子做保温,都是如此。
只有自家屋顶安装光伏似乎获得认可。至少,只要上网电价补贴费用不作为可再生能源法附加费单独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