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tti
2023-01-18 09:35:36
- #1
我为什么会这么悲观?我并没有预言世界末日。
但我认为“孩子们应该比父母过得更好”这个承诺继续有效是一种幻觉。
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到乐观情绪,但我们目前培养的新一代……如果能培养出一些“有用”的人才,我会非常难过。毫无进取心,没有对工作的热情……
你对IT领域可能是对的,大家都在争抢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但在全球特殊装备制造领域呢?关于新人,情况非常暗淡,非常暗淡。
我们在德国靠这个赚了大部分钱。设备只有在我们能帮客户安装的情况下才会卖出去。如果没人再做安装……那客户就会去找会做的人购买。
这真的是申请者的问题,还是说其实也有你们的问题?我前不久和一家中型企业聊过,他们抱怨只有剩下的残羹冷炙来申请,还傻乎乎地连最基础的办公室工作都做不好。
问到薪资时,他们说:“他们应该庆幸拿到最低工资!”
问到月薪时,他们说:“每个月都不一样,我按实际工作小时付钱。比如二月份工作日比七月份少!”
问到培训时,他们说:“我能培训什么?我只解释了一遍,就可以期待新人会了。毕竟这是有偿的。”
直到现在他也想不通,为什么找不到好的新员工,公司离职率这么高……
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总是申请者的问题。很多时候也和企业有关,取决于企业如何进行招聘和入职培训。如果招聘流程都很烂,我为什么还要去申请?
我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里面有一家木工厂老板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渠道针对性地招聘员工。在Xing上找建筑工程师,在TikTok上找学徒。同时他给员工提供福利,比如合适的企业养老保险、继续教育机会,还有“学徒班车”,早晚接送员工上下班。他收到了很多优秀的申请。
许多企业还没意识到,过去几十年劳动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
“招来解雇”的政策,加上“我先无理由签一年合同,再续约一年,再看看是否长期聘用”的做法,已经留下了痕迹。申请者现在更仔细地看哪里申请工作了。
这从工作氛围开始,继续到工作条件,最后关乎到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合理的薪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