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重点来了:如果你的观点在公共话语中不再被倾听,因为人们觉得与之争论太过费力,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但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语言规范、价值观讨论等方面,包容所有人和所有观点可能是有意义的。
问题在于,比如在气候问题上,这种话语文化被试图扩展到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上——而这是不可行的。
如果不系统地排除那些声称不存在温室效应、CO2无效、所有数据都是伪造的、太阳周期被人们遗忘、地球是平的等等的人,任何知识进展都会停滞不前。
那些选择站在与真实证据相悖、违背逻辑且不愿学习的人立场上的,实际上就被排除在外了。你无法将他们纳入、无法严肃对待、也无法关注。如何可能呢?观点即便可以被持有,也可能是错误的。
自然科学的认知路径与我们在社会议题中习惯的辩论文化之间的这种紧张,极大地撕裂着社会。但解决方案绝不可能是用一种新的方法论来替代自然科学——那些在思想上跟不上的人就是跟不上。只有教育和良好的沟通才能缓解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