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sop*** 2022-06-17 17:02:03#1根据《明镜周刊》的报道,“目前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融资在签字前夕流产,因为银行无法在其评估系统中反映失控的房价,并且要求更多的自有资本”,另外由于加息,潜在买家也纷纷退出。 我觉得这真的很多。
WWilderSueden 2022-06-17 17:02:07#2(背景:各行业的价格螺旋只会上涨。有人说,这让他想起了2001年的股票投资俱乐部会议) 大概是指2001年科技泡沫破裂。之前的情绪也是“只会涨不跌!!!”。大概是说对这种说法要稍微谨慎一些,因为这大概就是每个泡沫中都会说的话(参见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或大多数股市崩盘的前兆)。 另一方面……通常这种说法中也有一丝真理。人们已经说了十年房地产价格“必须”下跌。顺便说一句,利率现在确实达到了一个最低点,不可能再继续下降了(我记得大约2011年实习时和一位完成了建筑项目的年长同事讨论,当时他也因为被告知这一点而选择了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这也是为什么当今天有人说“利率必然上涨!!!”时,我会翻白眼的主要原因。 事后看来,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知道得更清楚 ;)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推荐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的书《非理性繁荣》(德文名为《Irrationaler Überschwang》)。尽管所有泡沫前都有很多合理的理由和有助因素(比如低利率),泡沫本质上也是一种羊群效应。某些有利因素最终消失,但趋势还会继续一段时间。毕竟很多人是在接近顶峰时才进入市场的,还有一些人想进入市场。只有当这些人不能再进入市场(比如银行在3%利率时不再认可此前1%时的信用),泡沫才会开始崩溃。最先在过热的市场出现崩溃。 当然,德国并不是美国,房地产和股票也不同。如果出售房地产会造成亏损,通常人们不会出售,而是选择持有等待。而在美国,则可以直接把钥匙交给银行,解脱债务。因此下行趋势更加剧烈。
(背景:各行业的价格螺旋只会上涨。有人说,这让他想起了2001年的股票投资俱乐部会议) 大概是指2001年科技泡沫破裂。之前的情绪也是“只会涨不跌!!!”。大概是说对这种说法要稍微谨慎一些,因为这大概就是每个泡沫中都会说的话(参见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或大多数股市崩盘的前兆)。 另一方面……通常这种说法中也有一丝真理。人们已经说了十年房地产价格“必须”下跌。顺便说一句,利率现在确实达到了一个最低点,不可能再继续下降了(我记得大约2011年实习时和一位完成了建筑项目的年长同事讨论,当时他也因为被告知这一点而选择了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这也是为什么当今天有人说“利率必然上涨!!!”时,我会翻白眼的主要原因。 事后看来,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知道得更清楚 ;)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推荐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的书《非理性繁荣》(德文名为《Irrationaler Überschwang》)。尽管所有泡沫前都有很多合理的理由和有助因素(比如低利率),泡沫本质上也是一种羊群效应。某些有利因素最终消失,但趋势还会继续一段时间。毕竟很多人是在接近顶峰时才进入市场的,还有一些人想进入市场。只有当这些人不能再进入市场(比如银行在3%利率时不再认可此前1%时的信用),泡沫才会开始崩溃。最先在过热的市场出现崩溃。 当然,德国并不是美国,房地产和股票也不同。如果出售房地产会造成亏损,通常人们不会出售,而是选择持有等待。而在美国,则可以直接把钥匙交给银行,解脱债务。因此下行趋势更加剧烈。
Ddriver55 2022-06-17 19:07:54#3就像电视机、电脑或手机一样?过去价格从未下降过。或者说运费费率…… 哎,早就知道你会拿这个出来比。可是把房子拿来比就不太恰当了。研究、不断进步、智能紧凑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些高科技促进了这些飞跃……电子垃圾泛滥。 但房子的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各种要求和规定,房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自然)更贵……(我说的是新建房屋……) 而且现在也不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房子直接下线……
就像电视机、电脑或手机一样?过去价格从未下降过。或者说运费费率…… 哎,早就知道你会拿这个出来比。可是把房子拿来比就不太恰当了。研究、不断进步、智能紧凑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些高科技促进了这些飞跃……电子垃圾泛滥。 但房子的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各种要求和规定,房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自然)更贵……(我说的是新建房屋……) 而且现在也不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房子直接下线……
Ggtgeorge79 2022-06-17 19:54:21#4 目前的情况——至少在我们这里——仍然是一种纯粹的恳求和请求会见。邮件不回复,电话不接——我猜是因为正忙着——但也不回电话。 我为我的建筑项目收集了各行各业的一些报价。最终,始终是那些及时提交报价的人获得了合同。我必须后续催促的报价无一例外都更贵。 对于我还需要的行业,我不打算再去催促了。那些愿意被恳求的人已经够饱了。你需要的是那些热情并且想做事的人。好消息是,这些公司报价反而更优惠。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
目前的情况——至少在我们这里——仍然是一种纯粹的恳求和请求会见。邮件不回复,电话不接——我猜是因为正忙着——但也不回电话。 我为我的建筑项目收集了各行各业的一些报价。最终,始终是那些及时提交报价的人获得了合同。我必须后续催促的报价无一例外都更贵。 对于我还需要的行业,我不打算再去催促了。那些愿意被恳求的人已经够饱了。你需要的是那些热情并且想做事的人。好消息是,这些公司报价反而更优惠。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
WWilderSueden 2022-06-17 20:14:54#5即使在房屋方面,你也有质量飞跃。从能源角度来看,你甚至无法将简单的新建筑与优质的70年代房屋相提并论。即使是最便宜的供应商,厨房里也有超过两个插座。地暖几乎是标准配置。即使在一些廉价住宅中,你也能安装通风系统。电动卷帘现在也非常普遍。诸如此类。 至于额外配置或更好配置是否总是与价格成比例,这还有待商榷。顺便说一句,这也是使通胀率难以测量的一个原因。1970年的一个苹果和2022年的一个苹果是可以比较的,但一辆高尔夫汽车就不一样了。
即使在房屋方面,你也有质量飞跃。从能源角度来看,你甚至无法将简单的新建筑与优质的70年代房屋相提并论。即使是最便宜的供应商,厨房里也有超过两个插座。地暖几乎是标准配置。即使在一些廉价住宅中,你也能安装通风系统。电动卷帘现在也非常普遍。诸如此类。 至于额外配置或更好配置是否总是与价格成比例,这还有待商榷。顺便说一句,这也是使通胀率难以测量的一个原因。1970年的一个苹果和2022年的一个苹果是可以比较的,但一辆高尔夫汽车就不一样了。
AAllthewayup 2022-06-17 21:29:06#6刚刚在《Zeit》上读到,2022年1月至4月期间,独栋住宅的建筑许可数量同比下降了22%。公寓下降了1.5%,双户住宅下降了1.2%,多户住宅则增长了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