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BackSteinGotik

2022-06-27 22:56:13
  • #1


哦,“外部”冲击——那么系统显然永远无责,这倒完全是新鲜事,以前从未有过。对于你那个“人口结构变化会永远降低利率”的大胆观点,除了“谷歌”之外你没有写出任何实质内容。抱歉,“没有永恒增长”的理论最终和这里另一个用户讲的圣彼得堡故事处于同一水平。
 

WilderSueden

2022-06-27 22:59:48
  • #2

目前的情况更像是:你的房子着火了,中央银行消防队赶来时,水管里喷出的却是汽油。所以,至少不继续用债券购买计划和负利率来助长火势是明智的。
不管怎样……我确实看到了螺旋的迹象。看看IG金属工会的要求。或者绕过专门成立的委员会直接提高最低工资。先是那些有强大工会的得到加薪,然后其他人才跟进。还是你觉得在当前通胀下2%的加薪就够了?


我能理解。我很庆幸自己重大的决定已经做出了,不管回头看是好是坏。没人能预知未来,可能情况比预想的更糟……也可能更好。未来成功的潜力也是有的,只是不像坏消息那样容易登上媒体。
 

BackSteinGotik

2022-06-27 23:08:08
  • #3


为什么?根据你的论点,全球经济完全正常,中国、美国和欧盟的问题只不过是,嗯,什么——想象出来的?而且没有工资-价格螺旋?据我记得,你好像曾在大学(?)的公共部门工作过,对吧?也许那里没有这种情况。但在别的地方确实有不同的诉求——是否满足另当别论。

当然,投资是必要的。问题是,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投资。你不觉得很奇怪今天的公司几乎不大规模破产吗?大家都工作得很完美?你的观点是低利率下资金配置良好吗,比如人们在偏远地区建造他们几乎负担不起的大型厂房——或者从全球角度看,有人建造无人需要的鬼城?

最后——你本应该在6到9个月前买房——而且最好当时就全部翻新完毕。但事后诸葛亮总是这样…… ;)
 

chand1986

2022-06-27 23:50:51
  • #4

??

我明明写得很清楚,我们有问题,也说了是什么问题!所以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反射性反应吗?

其实很简单:通胀有国内成分,是由以国际货币计的全经济劳动单位成本的上升决定的。这是一个长期关系,也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通胀”。
它还有一个外部成分,即来自国外的供给/需求冲击。中央银行只能对第一种情况有所作为,而且也只是间接地,通过利率调控经济周期。对于第二种情况,中央银行无能为力。

目前德国面临多重来自国外的供给冲击。这就是我们的麻烦,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否认过这些。欧洲央行能做什么?没什么能做的。中国不发船,就算我们这边提高利率也没用。



我有充分理由认为2%从来不够,总是不够。
因为:这刚好是欧元区宣布的通胀目标。加上生产率增长,每个人每年都应该得到这些,才能实现2%的目标。事实上,自欧元开始以来,德国一直明显低于这个水平。
这次某些工资涨幅终于接近了,但立刻有人谈论工资-物价螺旋。回想一下石油危机时期,工资每年涨幅是11%到16%。全国范围内。如今我们每年是多少?(务必看工资协议的有效期)而且还是只在某些行业,因为工会变小了,已经没有全国性集体协议了。
数据根本不支持工资-物价螺旋存在。

因此,我认为工资-物价螺旋是幻象,欧洲央行的行动是……愚蠢的。他们自己也发现了这一点。很快各成员国利率开始分化,然后又要召开紧急会议。结果就是某个新花样的方案,要收回在利率前线造成的问题。真棒。


我的分析结果也是这样 :-/
 

WilderSueden

2022-06-28 00:18:50
  • #5
螺旋的问题在于,一旦它们开始加速,就很难停下来。这是70年代的一大教训,当时花了很长时间,直到找到像沃尔克这样不顾经济衰退,愿意对抗通货膨胀的人。通过20%的利率,他最终做到了,但代价很高,现在并不一定值得效仿。因此,现在人们试图提前减缓这种情况。央行在此过程中只能输。如果我们仍然有螺旋,那它就是失败了。如果没有螺旋,就会发生预防悖论。


央行使用另一种杠杆,试图减少需求。这样价格才能重新平衡。长期不作为已经做了足够久,结果就是我们目前的局面。
这里尤其重要的是预期。如果每个人都预期到短缺和高价上涨,那么所有人都会试图囤货,结果除了供给冲击外还有需求冲击。本帖中已经多次提到手工业者为了填满仓库的例子。
建筑钢材是另一个例子。自从明确几乎没有新项目启动后,价格又开始下跌。尽管供给方面几乎没有改善。

利率分化是常态,毕竟市场根据风险感知调整利率。反常的是央行为个别国家设定利率。仅仅因此,债券购买计划就应该停止并中期清理。如果联盟的各个部分经济实力不同,发展不均,应由政治手段解决。
问题不在于购债计划结束,而在于之前市场被扭曲了。现在这反过来让欧洲央行吃亏了。市场力量可以被否认或忽视,很多人喜欢这样做,但它们始终存在,不管你喜不喜欢。除此之外,在政治层面过去十年对解决问题做得太少。当时不只是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也被视为被淘汰对象,尤其意大利已被视为“too big to fail”(太大不能倒)。但实际发生的很少,反而期间不断有抗议运动和混乱团队执政。
 

Smarti99

2022-06-28 07:21:08
  • #6

这不对,我在之前的帖子里写过。社会老龄化伴随着更多的储蓄和投资。这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消费减少。这压低了利率。日本是最好的例子。

在美国情况则不同。因此那里必然会有更高的利率,资本会流向那里。
 

类似主题
17.08.2013融资报价 - 利率可以吗?你们的看法...10
08.04.2015融资咨询报价 - 利率可以吗?15
18.04.2015当前利率下,住房储蓄合同是否仍然有意义?10
28.06.2015建房 - 利率差的住房储蓄合同23
28.05.2016年金贷款 - 提供的利率 / 关键点?17
22.06.2016TA贷款有意义吗?利息和贷款报价都可以13
27.03.2017远期贷款 - 现在就锁定利率?53
25.10.2018你们如何考虑从购买土地到搬入期间的利息?59
12.09.2021购房融资:多少自有资金(在低利率情况下)?27
11.07.2022尽管利率和建筑成本上升,建房是否仍然现实?54
29.09.2022固定利率的高利息,灵活贷款的替代方案?54
22.03.2024尽管利率高,房屋购买融资?24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