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dab_dab

2022-05-11 13:31:30
  • #1
是的,我们也收到了,五分钟内就完成了。
 

WilderSueden

2022-05-11 13:35:57
  • #2
我在租的公寓里收到了。昨天在信箱里,下周四会有人来。考虑到参与是强制性的,这准备时间真是太长了……

你有没有用过官方数据?常常是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做什么,因为没有同步。这也是为什么你给一个孩子需要向多个部门提交出生证明的原因……
 

PhiIipp

2022-05-11 13:39:13
  • #3


那么哪个工作人员现在要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呢?居民登记处 != 建筑管理局。
而且建筑申请里写的暖气设备难道是房子里+99年的老旧设备吗?

我担心你之前和我们的行政部门接触不多。这里没有大数据。只是因为所有东西都放在某个档案夹、某个档案里,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无限制访问这些数据。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

一个中等规模的社区,人口大约35000人,也不能准确告诉你具体有多少居民。波动至少有 +/- 500。

更新: 动作更快,但显然对事情的看法是一样的。
 

Yosan

2022-05-11 13:40:43
  • #4

事实确实如此……我在一个市政府工作,总是对我们无法通过数据资料获得的信息感到困惑。尽管有工商注册等,但比如说,我们根本无法简单地筛选出本地雇员超过x人的企业。
对于其他部门的职责范围,更是几乎不可能。
 

Tolentino

2022-05-11 14:13:42
  • #5

其实我本来是想说Biesdorf、Kaulsdorf和Mahlsdorf这些地方,也就是Marzahn-Hellersdorf区。至少在两篇文章中被称作欧洲最大的独栋住宅区。至于大家提到Marzahn-Hellersdorf时只想到板楼装修,那只能怪柏林2001年的区划改革。据我所知,Hellerdorf那边仍然有不少独栋住宅。
我记得上次区选时,这里是黑色和红色到深红色,还有两个浅蓝色的污点。但我也可能记错了。
 

sysrun80

2022-05-11 14:16:26
  • #6


有趣的是:例如,当你注册一家企业时,数据会被愉快地交给所有想要钱的机构(工商会、税务局等)。但当涉及为市民简化事务时,总有人拿“数据保护”说事。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