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pshire
2021-07-12 15:13:53
- #1
这可能完全适用于内部欧洲供应链。凡是涉及对外贸易的部分,恐怕要直到明年很久以后都将承受明显更高的运费“痛苦”。
我也这么看,我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欧洲会越来越多地依赖第二供应来源。这可以缓解局势一些。
这是出自绿党新畅销书吗?否则这说法相当表面,而且总体上肯定是错的。单单因为城市根本没有“创新”的空间,且经常连钱都没有。也许你能给我们提供几个你观察到的乌托邦的例子?
不,我没兴趣读那个。我们这里论坛曾有一个争议话题,是关于汉堡北部不再批准在规划区建设独栋住宅。在巴塞罗那,街区概念(注意“乌托邦”)与内部交通平静区非常奏效,以至于现在又变得贵了(这是恶性循环啊)。居然有很多人把花园当成负担,仅仅因此就认为这是城市的一个根本劣势,也许你、我和其他建房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我曾在莫阿比特的斯蒂芬斯区住过一段时间。对于一对有狗却没有孩子的人来说,这里有特别的氛围……我认为拥有自有房产的梦想依然排在许多人愿望清单的前列,但早已不再像我这一代(50岁出头)那样具有典范作用。我并不想表达绝对论——这可能是我表达不好、误解,或是读者的过度解读。
还哪里有那种真(!)能在上班高峰期保持平均时速超过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我这儿NRW纯粹是羡慕嫉妒恨。
我已经开车通勤一年多了,从贝尔吉斯兰到巴伐利亚斯瓦本给客户跑业务。不在高峰时段——这是通勤者难以做到的秘密。门到门平均时速115公里不算什么特别的——尽管有几处施工和部分乡村路段。要达到超过140公里的平均速度且不违法,得在空旷路段开得很快。不过这也经常没问题,因为我开车时间(一般下班后)路况很安静。这样算下来500多公里的路程能节省近一个小时,但多耗大约15升柴油。(这方面我并不“绿色”,但我也不是故意制造后果——谈车我显然很“德国”,工作用车多,喜欢开快车,但会把车价控制在模糊的最高3个月工资内,并稍微注意长途行驶时的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