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WilderSueden

2023-06-14 13:37:55
  • #1

我并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如何做”的问题大部分是可以预见的。将一栋70年代、每平方米300千瓦时的房子带入2020年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换新窗户、给外墙做保温、地窖和二楼天花板保温。如果阁楼有人住,屋顶保温一般指的是屋顶外保温,因此需要重新盖瓦,因为旧的椽子太细,不够做当今标准的椽间保温,而且很少有人愿意因此损失层高。所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不需要明确的具体规定。这些工作的成本占了大部分开销。规定通常只会对具体的保温厚度产生几厘米的变化。
“何时做”的问题同样清晰可见。政治决策者签署减少排放的协议,这些必须在实际中执行。在有4000万住宅单位和相应数量的未经翻新的旧建筑时,很明显,如果想在2040年、2045年或2050年实现某个目标,不可能等15年以后才开始行动。
签署这些协议的政治力量是民主选举产生的。除非AfD党外,所有政党原则上都支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各种民调显示大多数民众依然支持这一点。只有当这种支持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时,大家才都会反对,开始讲述那些关于“恶劣政治”和“被命令者”的故事。对我而言,这显然是典型的认知失调现象。
 

mayglow

2023-06-14 14:08:35
  • #2

嗯,肯定有人这样做。但至少我从我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即使有人其实挺好地维护了他的房子,现在也正烦恼到底该怎么处理暖气问题。房子的部分结构大约有一百年历史(具体建造年份我得再问问),但我特意说是部分,因为这期间房子经历了很多变动,基本看不出来。比如,过去有个马厩,在我祖父母那代时被完全拆除内部重建(那部分现在墙体相当厚,也挺有趣的)。我父母接手后,房子也经历了许多节能改造:先对外墙做了保温和贴砖,再处理其余部分,更换了窗户,现在还把地窖外部挖开做了保温和防潮处理,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过去三十年里,房子投入了中等六位数的资金。房子并没有荒废。也可以选择买新房(不过新房可能会更小点,目前房子里还有两户租客)。

尽管如此,关于暖气问题现在该怎么解决还是不明确。是的,做了很多保温,但当初做保温时并没有预见到目标是低温暖气系统。对于目前的保温情况是否足够,只用少量措施(换几个暖气片,换屋顶保温)就能让热泵高效运行,意见非常分歧。专家有时也难找,有时跟他们聊两次后就不再联系,这也帮不上忙(去年曾委托做过一次热负荷计算,但之后啥都没了,负责人没再联系过……这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后来因为私事,这事还没再跟进——感觉找专家并让他们持续参与需要投入大量个人精力。总的来说,需求量似乎很大,但对那些可能需要多动脑筋的项目兴趣不大)。目前情况是“希望暖气还能坚持一阵子,继续节约用”。热泵市场似乎正在有所动向,向中高温供水方向发展。看看后续会怎么样。但关键是,几年前还推荐给这种房子的方案(通常是燃气或木屑颗粒锅炉配合太阳能热水)如今已经过时(或者说意见五五开),然后有人说“这本该预见到”或者“房子不能让它坏下来”……那也算了。

我不否认也有那种几乎没有投入修缮的房子。大量建筑存在维修滞后问题。但即使是在“未修缮”和“新建标准”之间的房子,问题是目标状态(多少程度的状态)突然改变了。甚至到现在,对于目标状态应该是什么,如何达到,依然存在争议……
 

Winniefred

2023-06-14 15:14:23
  • #3


就是这样。这不是非黑即白。我们自2017年起拥有一栋1921年的房子,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翻修及节能改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7000欧的月收入,或者像这里常见的那些读到的那样,或者有遗产什么的。我们自2017年起大约投资了9万到10万欧元。从60年代(至少)起房子一直在维护。这里没人住却不投入的。另一种选择就是继续租房,把房租付给房东还他们的公寓。这谁也说不了什么。我们目前的外墙是1993年的,已经有隔热,并且状态完全良好。当然,现在人们肯定会做更多隔热,关于热泵,我们以后也会这么做。但起码我们不会钱多得堆在地下室,我们只能一步步按经济能力来做。其他人情况也一样,谁坐在新房里,30年以内也会需要修缮,到时候我倒要看看大家会不会不管自己要做什么,能够轻松甩出一两年工资。最后我祝愿这里每个人都永远不会失业,不会生病,或者遭遇其他厄运,并且一直有良好的储蓄。
 

Jean-Marc

2023-06-14 15:20:12
  • #4


买了一个70年代的房子并想把它在能源性能上提升到与现今节能房屋同等水平,连能源顾问都会婉转告诉你,你可以为了环保良心这么做,但经济上即使有补贴也不会划算。德国现有住房的平均能耗大约是150千瓦时/(平方米·年),属于E级(资料来源:消费者中心)。作为一个基准,买老旧房产的人或许还能做到,但绝对不可能实现从能源浪费型房屋直接跃进到节能现代化水平。



至今能源转型政策还较为模糊。几乎没人知道自己房子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也不知道全部措施要花多少钱。直到现在,随着迷雾渐散,人们开始了解法律要求、市场状况及技术可能,跟工匠沟通,索取报价等,才恍然大悟:几千欧元完全不够。正因此,如当前民调所显,人们的愤怒很大。说“这都是民主选出来的”未免太简单。作为二手房买家,会觉得自己几乎被当傻瓜,曾经为了旧城核心区而非乡村边缘土地产权做出的选择,如今被强制,要让那个小宅子在未来10年内达到节能顶尖水平。尤其是房价本来不高的地区,银行不会无限制放贷。

我支持气候保护,但理性和比例原则必须始终保持。
 

Sunshine387

2023-06-14 15:24:12
  • #5
这正是问题所在。政治规定每年都在变化,但暖气系统每20年才安装一次。我现在就在邻居家看到这个情况。那个年轻家庭有一栋80年代的预制房,差不多8年前买的,他们每年都在装修。但没有进行彻底的翻新。只是粉刷了新墙壁,装了新的浴室和新窗户,但保温效果不好。要让这样一栋房子适配价值5万欧元的热泵,对这个中产家庭来说尤其负担不起。即使有30%的补贴也如此。而且8年前根本不知道这些情况。所以我非常怀疑,也认为不能这样对待人们一生的努力。他们现在肯定很恐慌。说实话,现在虽然没有强制安装热泵,但除了昂贵的木屑颗粒炉之外,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对于远程供热,政治上只考虑他们自己柏林市中心的议会派系,那里有出租房和财力雄厚的投资者。在乡村是无法实施且负担不起的。未来的供暖法将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至于德国是否能在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至少是个未知数。
 

Sunshine387

2023-06-14 15:29:25
  • #6
关于民主决策只有一句话。大部分德国人(76%)反对《建筑能源法》。我们必须在德国限制地球变暖,但要社会公平分配并经济合理。现在从热泵上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几乎要为几乎所有人提供50%的补贴时,价格却突然上涨了50%。补贴被暖气行业收入囊中。激励措施而非禁令才是这里的首选方法。
 

类似主题
14.06.2011新建建筑:哪种保温材料合适?14
01.07.2013Ytong地下室的额外隔热层(36厘米)14
27.05.2015窗户上的冷凝水问题很大34
08.02.2015独栋住宅平面图,约200平方米,无地下室 - 评估172
03.03.2015用厨房纸/卫生纸隔热屋顶12
12.08.2015超过新建标准的隔热是否值得?34
08.05.2016翻新与阁楼扩建:KfW?经济性与新建的比较?18
06.09.2016车库屋顶隔热,正确的施工顺序61
03.11.201636年后更换供暖设备,应选择哪种供暖系统?24
25.10.2016在客厅合理规划画廊的能量布局20
03.01.2017空气-水热泵的光伏或太阳能热能准备18
19.05.2021评价地窖/巴伐利亚定居屋53
14.10.2019带地下室的城市别墅平面设计改进建议?77
02.12.2019独栋住宅(2层 + 住宅地下室 + 已改建的阁楼)约200平方米 - 变更162
05.01.2020窗户 - 安装 / 绝缘 / 密封 / 执行16
19.12.2019建筑项目 - 通风系统,供暖 - 你们的经验?53
16.01.2023全椽隔热屋顶或混凝土板上的隔热40
18.05.2021地下室是从里面还是从外面潮湿?15
25.09.2023静力学 - 因为隔热,带地下室的房屋,移动Poroton砖块1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