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xMisterDx

2023-05-14 21:47:51
  • #1


尤其是这10,000千瓦时是四个人的用电量……四个人去澳大利亚……44吨二氧化碳排放。用这些排放量可以用天然气供暖房子20年。
 

chand1986

2023-05-14 22:05:17
  • #2

你能不能终于具体说说这些叙述到底是什么?

你应该在自然科学层面信任专家,因为他们比社会科学层面的专家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他们有针对假说的直接证据。在另一种情况下,顶多只有统计调查,最坏就是根据逻辑规则运用主观价值判断。


我愿意进行讨论。但 拜托,难道让我自己去重建“信任”吗?这我根本做不到。我做的是最大限度能做的事:基于事实进行逻辑缜密的论证,并标明事实的出处。没有更多了。过去没有更多,将来也不会有更多。不满足于此的人,我帮不上忙,没人能帮他们。

如果你无法判断某些事,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错误,或者被操纵。但你却一直这么做。
我真诚的具体询问可能会给你一些线索,让你能继续思考。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个人认为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你不愿意把你心爱的偏见拿到考验台上检验。

@All
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公众把科学家的言论误以为是科学本身,进而对科学失去信任。
或者第三方借科学之名而被归咎于科学本身,这同样破坏了对科学的信任。

懂英文的人,我强烈推荐Sabine Hossenfelder的愤怒演讲:“Follow the science? Nonsense, I say.”

在Youtube上搜索“Hossenfelder follow the science”即可找到。

对于那些想知道我说的是什么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开眼界的作品。
 

Bausparfuchs

2023-05-14 22:19:38
  • #3
我在这里也被提到了,涉及那些不完全忠于路线的体制内人士的派系。

基本上,到目前为止我过得还挺好。其实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我从来没有适应过,不论是在东德还是现在。我能很好地独立思考和决策。

昨晚我们小范围地聊了些哲学。我住在大家都知道的萨克森-安哈尔特的一个小村庄里。顺便说一句,非常田园诗般。安静又无压力。到此为止,都挺好。

在我街上,这个统计上完全足够的微观世界里,有18个人住在不同的家庭里。其中2个人还在工作,创造价值。那就是隔壁的农民和我。其他人则靠我们两个人缴纳的税生活。那是退休人员、育儿假的人、失业者或领取公民收入者,还有一位县政府的公务员。没有移民,这里几乎没有。

这不是指责,只是一个事实。

一个红绿联盟政府想打败俄罗斯。最初我们提供防护头盔。然后是轻型弹药,接着是重型弹药。接下来是步枪,后来是自行火炮。紧接着是轻型坦克“马尔德”,随后是用于防空的“猎豹”防空车。一段时间后又有少量“豹”式坦克,现在已经超过30辆了。目前我们计划提供IRIS T和爱国者防空系统。英国人提供了带有短程弹药的海马斯火箭炮,现在又提供了远程弹药。另外还有“风暴阴影”远程导弹和含铀弹药。战斗机也已交付,最初是苏制旧库存。现在计划换成F16战斗机,但这些不会再由乌克兰飞行员驾驶。

奥拉夫·朔尔茨想亲自监督德国武器不直接攻击俄罗斯。

尽管有各种讨论,我们正走在与俄罗斯爆发大规模战争的直接道路上。除了像我这样的异议者和纳粹外,几乎没有人警告这场战争。也许人们真的只有在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必须向东方参战时才会醒悟。不,罗伯特·哈贝克不会去前线作战,他已经宣布过了。

2023年3月9日,靠近利沃夫的北约总部在乌克兰被俄国导弹摧毁。该掩体被认为坚不可摧,位于120米深处。大约300名北约军官在袭击中丧生。

昨天,也就是5月13日,乌克兰西部的一个北约弹药库被摧毁。很可能包括为“豹”式坦克准备的全部弹药、新近交付的英国远程火箭弹以及乌克兰几乎所有西方弹药库存。

北约在那里干什么?为何有如此庞大的武器储备?

联邦国防军究竟拥有多少IRIS T防空系统?一套都没有。必须先由联邦议会和预算委员会决定。乌克兰很快就会有6套来自德国的此类系统。

我们还可以花几个小时讨论和写作。对俄罗斯的攻击号角已经吹响。它迟早会到来。

再也没有红线了。将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联盟条约,也会有德国士兵再次向东方行军。如果这里的人还不尽快变得理智。
 

xMisterDx

2023-05-14 22:21:12
  • #4
好吧,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气候变化部分是人为造成的?这很高概率是对的。
我们触发了一些过程,这些过程加剧了气候变化,而我们几乎无法停止,因为为此不仅要保持温度,还要降低温度?这也很高概率是对的。

但不幸的是,地球上约有60亿人根本不在乎这个问题。
因为他们不住在[KfW40+]的房子里,而是住在潮湿的泥土小屋里,或者四个人挤在30平方米的高层住宅里。因为他们不能选择牛肉、猪肉或鱼肉,而只能选择[米饭]、[米饭]或[米饭]。
或者他们想要一辆奔驰,而不是一辆嘟嘟车。

所以……那一升我们没有用的柴油,别人就会用。事实就是这样。
 

Fuchur

2023-05-14 22:30:47
  • #5

啊哈,真是令人兴奋的新闻。这是在哪个现实中发生的?
 

Bausparfuchs

2023-05-14 22:45:12
  • #6
好吧,仅仅因为你没听说过这件事,并不意味着它不是真的。全球都有报道。当然不是在[Tagesschau]。而且来自许多可靠的来源。

那些作为公务员坐在自己梦幻的舒适窝里的人,肯定有点失去了对现实的联系。也可以说是财富带来的愚昧。像我这样经过51年辛苦工作后领取养老金,而养老金却不到1000欧的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应该为对乌克兰的170亿援助欢呼吗?
我应该为我的辛苦积攒的紧急资金享受零利率以勉强维持晚年生活欢呼吗?还是为高昂的能源价格以拯救全球气候而欢呼?

我的二氧化碳足迹根本无所谓。这是一个颓废且精神萎靡的社会的问题。顺便说一句,我这辈子从未坐过飞机,也肯定不会再坐。就这点来说,我早已为全球气候做出了贡献。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