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些抱怨可恶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以及贪婪的卖家其实挺好笑的——虽然他们自己也在建设,因为德国通常是靠其他国家廉价进口——从热带木材到食品再到护理人员。;) 对于保护主义的要求,人们应该保持很低调。
嗯,保护主义其实很容易实现——只需将运输成本提高至少一千倍。那样,本地生产的商品又会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同时还能保持/保护就业岗位。不幸的是,实际操作中这是行不通的:运输能力实在太大——而且即使拼命利用也不会减少。从这点看,才有了像新西兰土豆这样的荒谬现象:唯一原因就是单位运输成本几乎趋近于零。环境付出了代价。
每个人都想要一切——而且价格越便宜越好: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打破的恶性循环。至少环境要遭殃。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国家干预不奏效,是因为所有相关环节都必须配合——而这并没有发生。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从年初开始,从西班牙来的芦笋和草莓(来自覆盖的、极其耗水的室内养殖设施!)。满是杀菌剂。人们还在买。热带木材:也被购买,因为便宜。如此等等。
我认为,每个人都该自省一下。便宜不一定划算。便宜很少是合理和/或可持续的。生产成本的压缩并不是从VW-洛佩兹时代开始的(尽管他推动了汽车制造领域的这一进程)。压低成本和价格乍看很酷,但其负面影响太常被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