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Winniefred

2023-01-05 19:43:51
  • #1


这种情况到处都能听到。我们这里的规模当然小得多,因为只有一层。不过这些公司显然已经排满了,很长时间内都不需要接单。我为你们加油。在我们这里,情况至少是如果有必要也可以保持现状,我们毕竟已经住进去了。我很庆幸我们不至于绝对依赖工匠。必要时我们会一点一点自己动手,就像以前几乎所有事情一样。
当然也没有补贴,因为我们也找不到能源顾问 :mad:。
 

Tolentino

2023-01-05 20:14:09
  • #2


我认为这只是需求的时间延迟,因为积累的退休资本最终是要用来支付自己的退休金的。
首批为自己积累资金的那一代人的缴款并不会消失,而是应由国家全额承担,因此不会造成需求损失。



正如所说,当退休中的大多数人足够少,以至于国家几乎可以完全承担他们并不多的退休金,而缴费的少数人则享受较低的缴费和更大的自主权时,人们将不得不(或采取类似措施)实施它。
 

chand1986

2023-01-05 20:22:57
  • #3

每个退休人员都会把他们的资本有计划地用到生命终结时接近于零,除了葬礼费用?怎么做到的?为什么?
 

WilderSueden

2023-01-05 20:34:13
  • #4

但这里有一个区别。我们现在拥有的基于工资和薪金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其支付只能来自德国的工资和薪金。这存在多重问题:首先,人口结构趋于不利,原本是2或3个劳动者对应1个养老金领取者,未来这个比例将很快逆转。其次,它只涉及劳动,但还有其他生产要素。目前尤其重要的是自动化,也就是资本。第三,现收现付制是对所有劳动征收,无论相关企业是即将破产还是创造了创纪录的利润。

资本积累则能非常容易地利用其他因素。资本收益主要是在盈利行业中产生的。资本收益也可以在德国以外获得。在工业国家的经济中,资本因素占主导地位。但我们的社会政策仍然像几十年前一样,将重点放在劳动上,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人口结构有利。当然,现在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来解决问题,但问题在于,实际上税收最容易从中产阶级征收,难以从国际大企业征收。而这些企业则很容易通过股市收集资本收益。

这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两者兼顾。有些国家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将养老保障稳固地建立在包括法定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和以资本积累形式存在的私人养老金及企业年金的多支柱体系上。这里在德国,人们不敢要求个人认真进行私人养老准备,也不给予他们必要的自由。在这里,私人养老反而被视作保险代理人的就业项目,最终每月只得到50欧元的Riester养老金。
 

Tolentino

2023-01-05 20:36:07
  • #5


不,他可以提前花光(然后靠基础年金生活)或者继承。现在也可以,退休人员可以花掉自己的养老金或存起来继承。实际上,这样还能保留更多的需求,因为在我的模型中,过早去世、领取的金额低于自己缴纳的金额的人,会继续把剩余的资本继承下去,而不仅仅是意味着领取金额减少。所以我的模型甚至可以促进需求。

(我称之为“我的”模型,并不主张拥有原创权,只是在本帖的上下文中这样称呼更简单)。
 

chand1986

2023-01-05 21:02:56
  • #6

你完全正确地描述了问题。

你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利用资本收益。

也就是说,让企业利润参与养老金。这可以通过证券市场,但只限于那些在那里发行产品(债券/股票)的企业。还有替代方案吗?

我基本提到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一家公司的股票需求不能同时成为其产品的需求。但只有后者才能产生支付养老金所需的收益。

这是国民经济的整体核算:通过积累资本制养老金所储蓄的总额,必须以债务形式注入系统的其他地方,否则无法运作。谁来承担这些债务?

经济运行的几个“自然法则”是无法避免的。

(这并不是说你没有有效观点,只是经常被忽视的副作用,我想强调的就是这些)。
 

类似主题
08.07.2015私人退休保障,职业残疾保险,储蓄率30
02.09.2015土地的收益藏在哪里?29
09.02.2016私人养老保障和融资之外的自由储蓄?59
20.02.2017资助建筑项目,总成本:395,000欧元52
12.06.2018利用Riester养老金进行融资?30
27.03.2019报告:建房作为养老保障?绝对不是!165
30.05.2019购房储蓄计划:储蓄账户+股票合理吗?18
18.12.2019建筑融资 - 私人退休保障对利率的影响35
22.04.2020通过股票融资独栋住宅39
15.11.2022尽管有欧盟养老金,仍可获得建筑融资43
28.01.2022养老和子女教育的资金筹措?64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