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本目前正飙升

  • Erstellt am 2021-04-23 10:46:58

i_b_n_a_n

2023-11-07 08:13:08
  • #1


尤其是人们总说绿色或蓝色氢气可以掺入天然气中,德国现有的管道系统可以无害地运输它。遗憾的是,这是一个误解,根本不可能。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希望有多余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用它来生产、运输和储存氢气,然后在高能耗领域(如钢铁厂等)合理且碳中和地使用它。但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oops:
 

HeimatBauer

2023-11-07 08:47:57
  • #2
究竟还想用水氢谎言美化战前技术“明火取暖”多久?连暖气制造商都不再真正相信,未来能超越30%的氢气比例——而且即便达到这个比例,也只能在每个用户都换成H2-Ready暖气的前提下实现。所以那时候,所谓自封的暖气守旧者一直拿来做论据的老奶奶,还是得把非H2-Ready的燃气暖气扔掉——这正是大家总用来指责可恶绿党的事情。即使将来所有暖气都真的变成H2-Ready,可以注入氢气——那又能从哪里搞到这些氢气呢?路旁满是那些许诺做到这点、却已倒闭公司的尸骨。

即使有足够的氢气,也会优先在其他无可替代、需要高温的地方使用。也就是说,绝对不会用于家庭暖气。

没人愿意没必要时,骑36吨重的卡车进市中心去买面包,当有自行车或小车可选时——但在家庭暖气上,我们却偏偏冒着明火暖气的风险。最终,这不过是极端自私的“因为我想这么做,我有能力付钱”的表现。对环境无所谓,对邻居无所谓,对未来无所谓。
 

WilderSueden

2023-11-07 09:01:05
  • #3

汉堡当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狭隘的政治(“煤炭是坏的”)如何破坏了一个本来不错的解决方案。穆尔堡不是偶然建得这么靠近城市,而是为了接入热网。当然,如果只考虑煤炭发电,最终会遇到问题。从中期来看,显然热网大部分还是依赖化石燃料驱动。但这并不是问题,只要不是单纯作为热网运行,而是通过部门耦合运行。将来冬季我们的电力需求会比以往明显增加。来自可靠电源的更高电力产出正好满足这个需求。而从90%的效率提升到150%以上,虽然可能达不到某些绿党人的绝对标准,但在实践中不可小觑。

长期来看,地热应该是一个好主意。每个社区都能找到适合埋设探头场的大块土地,比如公园、游乐场和足球场。同时当然也可以利用更大的水域。无论是易北河还是博登湖周边的各种项目。哪些地方没有这些条件,就可以建设大型空气-水热泵。根据具体情况总能找到解决方案,其余部分则暂时通过燃气热电联产解决。虽然不是完美方案,但起码够用。此外,通过改造那些超过200千瓦时/平方米的老旧“能源吞噬者”,排放也会显著降低。虽然不能实现零排放,甚至可能达不到净零排放,但这是可行的,对于未来10到15年来说足够好了。所谓的完美方案是“足够好”的天然敌人。
 

dertill

2023-11-07 09:47:28
  • #4

我知道。我当时作为学生在汉堡亲眼见证了这个项目的诞生过程,并且经历了规划和建设(我的一位教授当时是Vattenfall的顾问)。我甚至从内部看过那个巨大的燃烧室和换热器。这可能是德国最现代化的煤电厂……但终究是煤。

大约十年前曾有一个在汉堡Wilhelmsburg地区开发深部地热的计划。当时的目标热功率接近10兆瓦,而且钻孔深度达3000-4000米。现在这个项目也正在实施。汉堡的供热网络需要更多的热量。2-3000兆瓦?我说了,这将会很有趣。
 

Tolentino

2023-11-07 09:50:59
  • #5
在柏林利希滕贝格,据我所知,不久前他们将垃圾焚烧发电厂改为使用天然气。也许至少这个可以做到?
 

WilderSueden

2023-11-07 10:09:24
  • #6

我们应该放弃一下立刻为整个城市找到大方案的想法。最好从小处开始。在我们的老住宅区旁边有一个大型游乐场,还有一个带滑板公园的青年中心。这里可以建一个探针场,来为周围的住宅楼供热。有一条铁路旁有一条20到30米宽的自行车道。在这里同样可以建一个探针场,不会打扰到任何人,并且可以较短距离为周边建筑供热。我能想到康斯坦茨有几十块空地,靠近较大的办公楼或住宅楼。这里都可以建地热网络,铺设几百米的管道,快速为大约一千人供热。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