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d1986
2023-01-05 18:54:23
- #1
所以我不能完全理解第一段。你的意思是国家实际上应该支付养老金,不管缴费多少?这是在哪儿说的?
还是你指的是与保险无关的福利?关于补贴是否涵盖这些福利存在争议,因为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福利界定。但我认为深入讨论这个话题会太远了……
第二段很好地描述了理论方法,但生产率提升不仅要被传递,而且必须足够高,以抵消通货膨胀和人口结构变化。而且其实在引入现收现付制时就应该(必须)预见到,这种情况不会总是成立。
现在说第三点:理论上这对保险来说是正确的。
当受益人从统计上看比缴费人数量少(或者受益金额较少)时,现收现付制运作良好。比如风险保险和可能的医疗保险。但因为我们寿命越来越长,生育率越来越低,养老金的情况实际上从制度设计上就无法成立。
但在我的模型中,这只是部分保险(“基本养老金”)。其余部分是投资/理财。这部分确实作为个人资本积累,根据选择进行投资,并连同产生的收益在退休时逐步消耗。这里也有相应的选择权:养老金形式支付或一次性支付。优势在于它不依赖于国内经济和人口发展,而是通过选择相应的投资对象实现更好的分散化。从个人角度看,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来自于支付金额取决于个人决策,而非国家决策过程。
现在可以说,这原则上已经是这样。我只是认为,法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考虑到预期的养老金领取来说太高了。现在必须如此,因为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缴费人员越来越少。但迟早必须改变。或者直接增加税收,完全靠税收和基本保障来支付。不过这难以实施,所以我认为实际上是等待“大战略一代”退场。
逻辑上不一致。如果养老金实际上要进入资本市场,需求会流向那里而非实体经济。这样,正是未来用来支付资本积累养老金的实际资本存量会因需求不足而被侵蚀。逻辑上行不通。但可能只有在经济崩溃后才会意识到这一点,就像很多事情一样。
除外部冲击(石油危机、新冠疫情),通胀实际上是劳动单件成本上升的结果。这可能是经济学中最紧密的相关关系。逻辑上讲,工资必须随着生产率加上预期通胀(此处为2%)增长。遇到外部冲击则意味着收紧腰带。
这无法强制执行,系统因此慢慢瓦解。
知道该做什么却无法实施,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