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chreiter
2023-09-25 18:32:33
- #1
IMHO这也与私人房东的买家群体有关。直到最近,简而言之,人们去银行贷款,买房,然后出租。这类买家在整体计算中出现得似乎太少,在当前的住房补贴计划中,他们更像是贪婪的吸血鬼,必须保护租户免受他们的侵害。
假设我面临是否购买房屋的决定。一方面我的成本会上升,另一方面我的收益至少受到威胁,因为像柏林那样惨败的限租令现在正在全国范围内讨论。
目前广泛讨论的效率标准的放宽,我看是对民粹主义恐慌宣传的屈服——如果我作为买家为高效建造的房屋付钱,那么我就能获得每年产生收益的实际回报,同时这也是房屋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标志。现在放松这一点,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步骤。
所以就是那些坏房东。作为房东,当然至少根据租户联盟的说法,几十年来他们只有一个利益:绅士化!是的,因为我敢于安装天然气集中供暖而不是单独的油炉,我被指责!当我甚至考虑稍微对房屋做些节能改造时,他们举着火把和耙子出来了。隔热“只是为了在你们身上牟利”。结果是:没有改造。同一栋房子里现在又抱怨取暖费太高。
问问租户,他们对气候变化做了什么。第一反应是:“房子我没法改变,我只是租户。”所以:那些吸血的房东现在就得改造——但窗户当然还得漂亮,费用可不能让我们来负担。
然后那些有些积蓄、在考虑如何使用的人说:“多花钱,得到的却更少?不,谢谢。”于是就不投资养老收益型房屋。开发商站在楼盘前,没人买房,钱投向别处,或者人们干脆更谨慎。
至于与慕尼黑的比较:这里虽然某些城区租户贫困情况确实存在(因为扣除暖气费后几乎没剩余),但创下了新的回报周期纪录:没有哪个地方像慕尼黑那样,要租这么久才能收回购房成本。以前买价因素是20左右,现在超过了40。
唯一的希望就是永远的增值。只要行情好,这都是可行的。房子靠增值自己偿还。如果我a)实在不能毫无保留地期待永远的增值,b)又被“房价下跌10%!”这样的新闻吓到,那么我也不会再对房地产感兴趣了。
完全同意!购价因素达到30以上时,考虑到所承担的风险(未支付租金、破坏、房屋过度损耗等等),投资回报率太低,无法让我考虑为了出租而买房。因此:房价要降,或者所需资金要减少。租金也不能(也不该)无限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