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筑价格不下降?

  • Erstellt am 2023-05-15 08:17:32

Buchsbaum

2023-09-04 09:55:04
  • #1
价格已经开始下降。ID 3作为新车在德国的售价现在已经降至33,900欧元。从2023年9月1日起,补贴也大幅减少。价格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我在七月份没见过这样的报价。

这当然也是对我之前问题的部分回答。德国的价格下降得比较慢,而中国的价格在上涨。这也会影响建筑价格。

价目表自然保持不变,但现在有销售辅助和特别折扣。供应商显然认为需求会重新回升,他们可以推高高价。

根本问题还是高税负和低净工资。如果近50%的收入上缴国家,那么税负率确实太高了。当然现在的人们也能以现有的价格和利率贷款买房。
但问题出在收入端。不仅是毛收入,而是净收入。

我们仍然面临创纪录的通货膨胀。有人想着调整免税额以应对通胀吗?没有。公民津贴虽然提高了12%,但我必须为超过每月904欧元的收入缴税。

为什么不直接将2000欧元甚至2500欧元免税呢?这对中低收入人群会有帮助。

如今建房或买房,连同融资和附加费用,月支出要在3500到4000欧元之间。为了过上还算体面的生活,家庭月收入大概需要7000欧元才够用。5000欧元的收入已经不够了。

汽车、度假、爱好开销都不小。这样一来,有资格买房的人明显减少了。
而且也有不少人现在不想背负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
 

KarstenausNRW

2023-09-04 10:22:06
  • #2

不!除非我们谈论的是低工资行业,否则对于自建房者来说,问题不在收入方面,而在支出方面。

笑死了。除了融资费用外,建房或买房的人还有什么额外费用?附加费用与之前租房相比,水平相当甚至更低(尤其是由于采暖费用较低)。
10万欧元贷款目前包括还款(2%)大约每月500欧元。所以你估计至少有60万欧元的外债?也就是说平均房产价值在75万到80万欧元?哇,离现实生活还远呢。
如果净收入5000欧元且有7.5万欧元自有资金,今天可以轻松买得起一套45万欧元的好房子。价格越高,压力越大。

你说出了主要原因(见上文),为什么“现在”不能再轻易建房/买房。“人们”不愿意为了理想住房牺牲生活方式,或者“不想放弃”。过去银行几乎免费借钱,那个时候“人们”不必放弃,结果也就忘了怎么放弃了……
 

xMisterDx

2023-09-04 10:51:07
  • #3
我想看到这样一张账单,显示一栋多户住宅的租赁房屋的附加费用低于带花园的独立单户住宅。即使隔热性能显著更好,也有四面外墙、屋顶和地板板块或者地下室。在多户住宅中,要么有地下室,要么有屋顶,且很少有超过两面外墙。其余的是物理学和一点计算。

只有当自有住房拥有者放弃所有维护准备金,让房子变得破败,这样的账单才成立。

关于净收入5000欧元的说法是正确的。用这个收入已经买不起房子了,除非贷款期限长达50年。以4%的利率,月供低于2000欧元,买不到房子,即便自己大量投入劳动也不行。
 

HeimatBauer

2023-09-04 11:06:21
  • #4


我同意的地方是,直到几年前,人们不需要(或者说这点被隐藏得很好)只能用一笔钱买一件事——要么消费,要么买房。这无所谓,钱是从银行来的,所以就去做吧。人们不需要放弃——至少头几年不需要。

但我现在看到的是,大家(被迫地)开始更有意识地决定是否真的要投入大量资金买房——因为突然意识到,为此必须在其他方面大幅度限制自己。这就是优先次序的设定,在意大利早就有人示范过:把钱尽可能少地花在住房上,一有可能就花在消费上。只要人们有意识地这样做并且承认这一点,我觉得这完全没问题——我只觉得糟糕的是当人们抱怨“别人过得更好”的时候。不,他们只是曾经设定了不同的优先级。
 

KarstenausNRW

2023-09-04 11:24:19
  • #5

是的。只要算一算就会惊讶 ;-) 你会惊讶于你在一套老旧100平方米的公寓里付的采暖费用。125平方米的房子每月通常便宜75到100欧元。你可以用这部分差价支付稍高的房产税和排水费(如果需要,还可以包括保险)。电费、水费和垃圾处理费用通常保持不变。

这会很难。即使按1%的偿还率和4%的利率,也要大约40年才能还清。
净收入是一方面,资产、个人付出、理想住宅是另一方面。
论坛上有人总是推荐Town & Country。Flair 110只需240,000欧元加土地和附加费用。为什么用净收入5000欧元买不起?只有在没有任何资产、在慕尼黑找地皮并且有1000个特别需求时才不行。
当然可以——只要你想(是的,在慕尼黑不行……)。

净收入5000欧元,扣除月供剩下3000欧元,难道不能生活吗?
告诉德国平均家庭吧,他们每月约3800欧元的收入还不扣房租呢。
 

In der Ruine

2023-09-04 11:32:32
  • #6

没错,之前有一篇报道比较了美国的捷达D。在美国,很多东西的价格确实更便宜。美国人就是省钱,毕竟他们对汽车质量没有什么概念。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质疑供需原则。价格总是根据支付的金额确定。如果没有德国人再买高尔夫,价格自然也会下降。
 

类似主题
20.05.2013问题:1%偿还和10年固定利率。房子永远还不清吗?13
17.08.2013融资报价 - 利率可以吗?你们的看法...10
20.06.2014现在建还是再等等?18
18.03.2015购买房产可行 - 带有建设储蓄作为自有资金的贷款?12
24.08.2015征求您的意见(融资可行性)10
15.09.2016无自有资本的有担保融资?52
25.04.2016高自有资本,低收入:建造还是不建造?47
03.09.2016一开始就拥有自己的房产?新手需要直截了当的谈话...44
06.04.2017没有自有资金建房?55
28.04.2017建筑融资和自有资金15
01.02.2020向伴侣支付“租金”……如何支付?135
12.09.2021购房融资:多少自有资金(在低利率情况下)?27
10.07.2025继承的股本,怎么办,有什么经验?54
16.02.2024状况良好的房产可融资吗?90
06.05.2024收入良好但自有资金较少的新建项目财务规划8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