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融资有可能吗?大概不行!

  • Erstellt am 2022-12-16 17:16:04

RotorMotor

2023-03-20 15:34:39
  • #1
唉,观点真的可以这么不同。

谁造成的损害更大?是那个粘在路上的人,还是那个排放二氧化碳、引发暴风雨、干旱等灾害的人?
仅仅因为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可以接受的吗?
这件事因为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就可以接受吗?
而且很多人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更好的办法,还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地想改变气候?
 

Marvinius

2023-03-20 15:47:37
  • #2

电池通常超过500公斤重量,是车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频繁更换肯定不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当然,你可以大幅加强车辆其余部分,但那样车辆整体重量(包括电池)会更重。
当前电动车的重量和续航问题只能通过将能量密度提高至少两倍来解决,在那之前,这项技术还没有真正成熟。
充电技术当然也必须跟上,我认为——除了所需电量之外——这是最大的问题。
 

Marvinius

2023-03-20 15:50:54
  • #3


也许你没注意到,你一生中每一次呼吸都排放二氧化碳,甚至睡觉时也是如此?
那么,我现在可以个人责任归咎于你引发恶劣天气和干旱吗?
 

Marvinius

2023-03-20 15:59:29
  • #4

各位,在限速1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中国和美国的汽车行业竞争对手花在开发高质量底盘组件上的钱会更少。复杂的盘式刹车你可以用便宜的鼓式刹车替代。
这大概是为什么这里如此积极鼓吹限速的主要原因。其未来展望是,从2030年起,便宜的小型燃油车将从中国运到我们这里,因为
a) 到那时我们的技术将不再存在
b) 电动汽车不会真正大规模普及,燃油车禁令将在政治上像荷兰的氮气政策一样难以维持
 

Tolentino

2023-03-20 17:30:23
  • #5
我不相信。拖车钩还必须能够承受750公斤及以上的拉力。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这更像是一个竞争或政治问题,如果还没有制定标准,没有人愿意使用它,因为那样的话投资就白费了。
 

xMisterDx

2023-03-20 18:34:26
  • #6
哦,已经又是童话时间了吗?星期天不是昨天吗?
认为全球所有制造商都将车辆设计成高速行驶,仅仅为了服务国际上相对较小的德国市场,这是一个相当荒谬的假设……

2022年,德国的新车注册量为270万辆,远远落后于中国(2330万辆)和美国(1370万辆)。即使是整个欧洲,总数也只有1130万辆。

那么为什么有人在美国或中国买宝马535i,而在那里速度限制也只有100公里/小时?这几乎不可能是原因。

续航问题更多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而非现实。
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必须随时跳进车里,一口气开1000公里。
撇开连续开1000公里既不明智也不健康……很少有人会在生活中临时这么做……如果计划好了,电动车完全可以做到。

顺便说一下,气候抗议者的行为确实造成了实际损害。工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教师无法教学生。患者无法进行重要检查,要等三个月才能看下一个预约。三个月是很长时间,尤其是当你有坏膝盖或怀疑患癌症的时候。
但另一方面,这种交通堵塞只是我国每天成百上千条中的一条而已。而且也没人会因为卡车司机驾驶他的挂车在A2高速公路上造成数天封路,就把他终身监禁……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