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意这么说,我目前确实是“站队”了。这不是讨论的前提吗?
我算过长时间积累自有资金是否划算,结果发现,现在并不值得先攒这里多次被推荐的20%及以上的自有资金。谁已经有了,自然可以把它在房子里至少安全且相当有收益地投资,但谁还得为此攒钱,经济上显然会更吃亏。
我能理解对可能个人破产的担忧,但不必因此要求70%的抵押贷款比率。纯经济角度看,最终个人破产反而更有利,因为银行得承担(主要)负担。但我当然理解这种心理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
以自有资金形式保障自己,先攒钱确实非常昂贵(建筑/房产价格上涨,资金利息低微,贷款利率可能上升,你还得继续支付房租等)。仅仅因为最后还能剩钱,并不意味着没有损失。
再简单说说我的“猜测”(顺便说一句,持续暗示对方无中生有也不是很礼貌):
[...] 孩子大一点可能还要多些开支。[...]
可能你会在“驾照备用金”、“大学基金”和“高额青少年开销”之间区分,但从中完全看不出。抱歉,如果我因而错误怀疑你“不存备用金”。但这不改变我的论点:你间接为“避免抛售”做了资金保障,而你现在在其他方面资金不足,否则你会现金买车而不是为此攒钱,不是吗?
请别误会,我并非要指出你所谓的“错误”。我的观点是,对于现在的购房者,长时间攒足20%及以上的自有资金不划算,会造成损失。若有人仍选择这样做,客观上必有除了自身经济利益外的其他原因,我很想知道这些原因。
你提到了个人破产(还有lastdrop也提过)是反对110%融资的理由,但我个人看法是,这并不必然支持80%甚至60%及以下的贷款比例。
附言:我刚看到你是数学高手。我有没有哪儿计算错了,导致我基于错误前提讨论?
是的,我当然理解。我在你引用的帖子里也写了,这不是说已有资金,而是问是否先攒这些资金……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这篇帖子里对Saruss写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