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新手对“粗略”计划的合理性有疑问

  • Erstellt am 2015-12-27 15:23:07

brotpeter

2016-02-11 21:36:39
  • #1
我也会建议每个人用自有资金(25%以上)来处理这件事。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已经“付出”的东西以后就不需要还给任何人。谁能说清楚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不管利率或经济状况如何……也许会生病而无法继续持有房产?或者离婚?(听说感情不会永远持续)或者必须职业变动?那至少在还清银行的钱后还能大致拿回一些钱……(正如Saruss所说)

另一方面,建筑成本上涨/更高的居住质量/等等的论点当然也不可忽视!每个人最终都必须自己决定愿意承担什么样的风险。

vG
 

Saruss

2016-02-11 22:07:09
  • #2
那么请你对你的猜测稍微谨慎一点。这里很多内容读起来好像你已经非常“站队”了,并且绝对捍卫这个立场。 恕我直言,一个位于好地段的公寓生活质量其实也不低,尤其是在还没有孩子,刚刚进入职业生涯阶段时。区别在于,遇到问题时,你是否“陷入困境”,因为卖房得到的钱少于所欠的债务;差额是否足够大到导致个人破产,那么你会有很多年(5年以上)既没钱,也没生活质量。如果还有孩子,那你和孩子都什么都提供不了。通过积累自有资金的阶段,这种风险完全被消除。这就是“能够安睡”的区别,而不是你本身是否有债务。 这种保障根本不贵——那是我投入的自有资金,因此紧急出售实际上是完全无风险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超过50%的自有资金,但这么多资金并非绝对必要)。我这边情况是,我即使紧急出售,也能轻松买下两套小公寓,以当前市场价值计算,因为我的房子(多亏了特别还款)贷款余额已经低于房屋价值的一半。 对于你的那些猜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看起来是那样”……)很遗憾让你失望,我给我的孩子们也分别各开了账户,里面都有大笔资金。我记不得我有过类似的评论——相反,我写过我现在偿还的贷款比以前节省的钱还少,也就是说——即使有贷款我仍能存钱和积累储备(而且“存钱买车”这件事以当今的价格来说也意味着五位数的金额……)。
 

Bieber0815

2016-02-11 22:37:15
  • #3
这正是问题所在!你投入的自有资金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明白了吗?而且,正如所说,所以人们不会等待强制拍卖,而是在出现问题时尽早寻找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考虑自由出售。
 

Vanben

2016-02-11 22:48:37
  • #4

如果你愿意这么说,我目前确实是“站队”了。这不是讨论的前提吗?

我算过长时间积累自有资金是否划算,结果发现,现在并不值得先攒这里多次被推荐的20%及以上的自有资金。谁已经有了,自然可以把它在房子里至少安全且相当有收益地投资,但谁还得为此攒钱,经济上显然会更吃亏。

我能理解对可能个人破产的担忧,但不必因此要求70%的抵押贷款比率。纯经济角度看,最终个人破产反而更有利,因为银行得承担(主要)负担。但我当然理解这种心理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
以自有资金形式保障自己,先攒钱确实非常昂贵(建筑/房产价格上涨,资金利息低微,贷款利率可能上升,你还得继续支付房租等)。仅仅因为最后还能剩钱,并不意味着没有损失。

再简单说说我的“猜测”(顺便说一句,持续暗示对方无中生有也不是很礼貌):



可能你会在“驾照备用金”、“大学基金”和“高额青少年开销”之间区分,但从中完全看不出。抱歉,如果我因而错误怀疑你“不存备用金”。但这不改变我的论点:你间接为“避免抛售”做了资金保障,而你现在在其他方面资金不足,否则你会现金买车而不是为此攒钱,不是吗?

请别误会,我并非要指出你所谓的“错误”。我的观点是,对于现在的购房者,长时间攒足20%及以上的自有资金不划算,会造成损失。若有人仍选择这样做,客观上必有除了自身经济利益外的其他原因,我很想知道这些原因。
你提到了个人破产(还有lastdrop也提过)是反对110%融资的理由,但我个人看法是,这并不必然支持80%甚至60%及以下的贷款比例。

附言:我刚看到你是数学高手。我有没有哪儿计算错了,导致我基于错误前提讨论?

是的,我当然理解。我在你引用的帖子里也写了,这不是说已有资金,而是问是否先攒这些资金……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这篇帖子里对Saruss写了不少。
 

Saruss

2016-02-11 23:31:11
  • #5

有条件,只要保持客观性。


根据你的假设,计算是没问题的。但这些假设非常依赖当前情况,因此“数值”上不稳定——计算出的最优自有资金比例(仅从金钱角度上来看是最优的——其他因素如安全、风险、生活感受都难以计算)在你假设稍有变化时波动很大。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具体分析自己的情况(例如,我还有利率超过4%的老储蓄合同)——而且也要考虑所有非货币因素。我认为这些非货币因素比几个百分点的正负变动更重要。


是否破产取决于金额(债务),是否“划算”或可行,这无法一概而论。
保障确实要花费一些成本,但远没有你暗示的那么多。如今每个人都有某种保险(是的,我也为房子和生命投保了),而积累自有资金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保险。
尤其没人拥有未来的水晶球。例如,利率在6-7年后上涨,许多没有自有资金建房的人可能会面临再融资问题,到时可以买到比较便宜的房子。有自有资金的人可以轻松抢购。谁知道呢?或者情况会有别的发展?财务上哪种更好,只有事后才能确定!


特别是关于与主题无关的猜测,比如我的储备等问题(还有关于我和Steffen的更多内容)。这些完全是你编造的“怀疑”;甚至与我们之前写的内容相矛盾。要求在这方面约束行为,我认为是礼貌的表现。


我直接用了钱,这确实保障了我不会“紧急出售”。但这些钱并不缺,现在都用在房子上了(建房和庭院时我确实“犒劳”了自己),为了生活质量。我的车还没生锈,状态很好,所以我继续存钱。将来换车时,我也不必一次性花光所有钱。去年给我妻子买了辆新车,因为旧车不太行了。这是因为我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房子建好后还有剩余(我向银行“隐瞒”了一部分——毕竟自有资金得优先使用)。自有资金少的话,我得贷款买车,总成本肯定更高。
另外,一个额外理由是灵活性,尤其是建房时。你不用跑着催账单、验收和提取申请,几乎总能拿到折扣(有时议价还能更多),不用斤斤计较每一分钱、不必收集每张自己做工时的建材超市账单等等。有时甚至可以现金给工人。



这里的观点不是50%自有资金,而是25%-30%自有资金和“一无所有”相比。[/QUOTE]
 

Steffen80

2016-02-11 23:34:53
  • #6
Vanben 完全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这似乎没有错。但他忽略了保障因素。我想知道月度储蓄额达到多少时,计算结果会发生转变?一旦超过模块化系统的通货膨胀率?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类似主题
28.03.2011我们能在没有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建房吗?14
26.08.2012小型独栋住宅,少量自有资本但收入良好,是否可行?11
04.09.2014如何使用股本14
11.07.201548万贷款太高,有经验吗?36
21.02.2015当产权中有自有资金时对贷款的影响17
18.03.2015购买房产可行 - 带有建设储蓄作为自有资金的贷款?12
22.06.2015土地价格 = 完整的自有资本。融资是/否?13
26.07.2016与KfW贷款相关的自有资金计算28
06.04.2017没有自有资金建房?55
29.08.2019建筑融资 - 用抵押贷款代替股本?58
24.01.2020何时使用股本?41
29.05.2021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吗?我们真的能获得贷款吗?30
12.09.2021购房融资:多少自有资金(在低利率情况下)?27
26.03.2022购房融资可行性 净收入4.6千欧元 自有资金14万欧元36
11.04.20222024年建房,少量自有资金可以融资吗?74
18.12.2024无自有资金的建筑融资作为一种可能性?162
10.05.2022用自有资金和贷款买房,通过出售房产进行装修24
11.06.2022信用与股权的使用41
06.05.2024收入良好但自有资金较少的新建项目财务规划8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