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oni2020
2020-07-03 12:30:54
- #1
但是,一个收入足够维持家庭开销是正常的。工资按通胀以上的水平上涨是正常的。账户利息达到6%或7%是正常的。建筑用地极其便宜是正常的,不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因为取暖费用并不高是正常的。作为家庭获得土地购置税豁免也是正常的,等等。
许多60年代建造的独栋住宅拥有大块土地、大面积居住空间、完整的地下室、砖砌车库等等。显然那时候这些也花了不少钱,但你现在作为一个平均收入者在合适的位置尝试购买这样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今有的是毛巾花园,几乎没有地下室,常常只有一个车棚……尽管如此,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来说,这些已经变得买不起了,或者必须远离最近的大型中心城市。
时代很难比较,但我确实认为,在60年代,一个普通收入家庭用1.5个工资购买自住房的状况,比现在要好。
哎呀,我几乎要问问你的年龄和背景了,既然你提出了这么激进的论点。
纯属巧合的是,你几乎准确描述了我亲身经历的环境和时代,而不是仅仅从书本或乡土电影中了解。正如一直以来一样,读过或听过的东西,与亲身经历有着天壤之别。
我父亲下班后吃完点心就直接去下一份工作,或者去菜园里种菜,因为当时没有超市,也买不起。母亲怀我怀到第八个月,每天清晨徒步两小时到森林,在那里工作八小时,然后再徒步两小时回家。家里没有在家办公的丈夫(他在另一份工作岗位上工作到晚上八点),也没有洗碗机或洗衣机,只有一个放学后独自在外玩耍或寄宿亲戚家的孩子,直到妈妈回家。没有孕期准备课程等我们今天拥有的美好条件(我只是听说过),而且我也是在家里出生(搬家期间,在客厅里)。
你说的……抱歉……完全是胡说。60年代的土地(我们那块是420平方米)通常也用于自给自足,完整的地下室是用来储存水果、土豆、食物等(而不是桑拿、健身房),而且真正拥有大居住面积的只有极少数人(我们两户人家合住90平方米、一间浴室加一间客用卫生间)。当时没有那么多建筑公司,因为那些建筑工人自己就站在自己的工地上,从早到晚第一批到,最后一批离开(现在俗称7×24小时)。
你所说的今天所谓的“平均收入者”与当时完全不同(现在还有优惠的集体合同、职业伤残保险、各种保险)。如果你必须以你所描述的标准生活,你整天会哭,而不是抱怨被迫建节能房——抱歉。
1960年代大多数没有中央暖气,而是用热水器和木炉,几乎没人有汽车(我们的上学路程是步行五公里,去游泳池是七公里,单程)。
你说“只有一个车棚”,哎呀……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汽车,家里旧自行车靠着房墙摆着。
我不知道你看了哪些电影,或者可能有人不想冒犯你这个在60年代建房子那代人,但你只要说一句话,就知道你是在听一个童话,或者是在讲极少数人的故事。
利率??可能还有10%也说不定?普通老百姓(你称他们“平均收入者”)根本不知道,因为他们连投资的钱都没有。你明显是在谈论当时极少数人的情形,这一点你应该提及。
我觉得你这样在2020年的德国抱怨,并美化60年代旧时光,实在是既可气又狭隘,因为你对那段时间一无所知。
我看得出你明显很痛苦并在抱怨,抱歉;但这和那个年代或者德国没关系,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事情值得批判。
我可以带你去世界上的地方,那儿如今的生活大致和你说的60年代那代父母的生活差不多。你只要在那儿生活一年,条件完全一样;而不是坐游轮一日游,或者“拜访当地人及其所谓传统”……而是真正的生活,带着所有的副作用、恐惧和担忧。
我再说一遍,你会哭着回家,再也不来那里,且……你不会再随意评判你完全不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