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没有自有资金的情况下融资40万贷款?净自有资金为4500欧元

  • Erstellt am 2020-06-25 19:07:10

Ybias78

2020-07-03 08:30:49
  • #1


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供需决定价格。如果你在50公里范围内买不起地,就必须考虑什么对你更重要: A) 租房或买公寓,因为你想留在家人或朋友附近 B) 在更远的地方买房,接受与家人朋友更远的距离。
 

BackSteinGotik

2020-07-03 08:55:26
  • #2


不,始终要注意数字。Interhyp 刚刚发布了关于购房贷款人群人口统计的有趣数据。
最新情况:首次贷款者,39岁,家庭净收入4900欧元(中位数)。续贷者 - 48岁,家庭净收入4700欧元。

也就是说,十年前,当大多数续贷的首贷发生时,收入较低的人群也能买房或建房。所需收入多5%只是部分事实——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十年间,工资等级提升、子女成长以及兼职比例提高或重返全职工作都存在。换句话说,为了实现可比性,4900欧元的数字还应进一步上调。
 

pagoni2020

2020-07-03 09:55:40
  • #3

我同意你的看法;为我们的父辈喝彩!
我父母1960年和“Neue Heimat”一起建了半栋双拼房子,然后和亲戚一起住在90平方米、三层楼里;那是通过共享才实现的奢侈。还有绝对必要的自我克制,即从不去餐馆,所有东西自己种植/采摘(被迫做生态农),全家共用一辆旧自行车,没有电视,中央供暖太贵,地下室有洗衣盆(也用来宰猪),旅行本来也不常见等等。
这是那种既古老又真实的生活节奏,年轻人常听了只会打哈欠。但我很庆幸自己体验过这种简朴生活,从未感觉缺乏。
我并不想重回那样的生活,但我时常看到有人说今天盖房子尤其困难。其实并非如此!
这完全是因为人们对自身生活内容的期望急剧提升(我自己也有)。诸如“回归全职”(兼职??那是什么?)、居家办公、梦想厨房、自己孩子的浴室、游戏室、智能家居等等这些概念。
我当然不会批评这些,因为我也喜爱创新、美好和享受,但我也还记得那时的情况,因此非常尊重我父辈那代人,他们建造了简朴的小房子,目标是给家庭安全感。我认为应当承认如今大家喜欢奢华生活或者高生活水平,这我绝对认可,也同样喜欢。
但当我看到有人把当年的建房和今天的建房对比,我觉得他对过去的生活只能从有趣的书本上知道,感觉像是在抱怨。
我这已经不止一次盖房了,但我知道自己是在豪华领域,就像这里的其他人一样;我们有时为某些细节斤斤计较……
我们今天在厨房、浴室和儿童房里实现梦想,选用最考究的材料。对那些不把这视为极致奢华(这也很好)和人生幸福的人,恐怕已经无药可救了。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主要是“晚生一代”的幸运,因为以前的那代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些。这不是因为智商不足,而是因为必须成为工匠,没法上高中,且必须把一半微薄的学徒工资交给家里当生活费。那时人们对此非常不满,现在我明白并认为那是绝对正确且负责任的。
幸好我们活在今天,但我就是不想听那种“过去更简单或更容易”的童话……而且这还是在天然石材露台,躺椅上,带风传感器的无线遮阳篷旁,手握一杯普罗塞克的谈话中……
 

pagoni2020

2020-07-03 10:22:08
  • #4

我觉得你写到和朋友们烧烤等事情很美好,没有人应该因为你的生活方式攻击你或者称你为“呆板派”(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关键在于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奢侈、呆板、脚踏实地等。
一年两次度假/旅行算不算脚踏实地?当绝大多数人已经拥有或计划拥有房产时,这样的生活是否合适?能否期待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建房?
请不要误会;我们希望如此,且如果可能当然很好。但在我记忆中,这种期待或要求从未存在过。
因此,大多数小地方并没有消失,因为我可以给你举出一系列地方,那里的地皮价格非常便宜,但那里并不是现代生活发生的地方。
我不认为俱乐部关闭是因为地价,这更多是因为我们当前完全改变的休闲方式,同时休闲活动过剩或兴趣改变。现在谁还想去保龄球俱乐部或养兔子协会?
我觉得如今的生活很美好,也喜欢多样的可能性,只是面对不同的挑战。
或许长期来看,这种发展并不愚蠢,当更多人被迫搬到乡下,可能放弃某些职业机会,并且不再追求“事业”——(现在就是这么说的),而是安安稳稳地工作,在乡村拥有更美好的家和更平静的生活。
过去一直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建房;要么有足够的钱,要么多有牺牲。总有一种情况存在。
 

saralina87

2020-07-03 10:53:15
  • #5

我一点也不觉得被攻击,我只是描述了我对年轻一代的感觉,和这里部分描述的完全不同。

这可能确实是一个地区性问题,但我说的是乡村,不是城市。我对慕尼黑和乌尔姆周边的情况都很了解。
这里,如果有的话,只有普通或稍微高于平均收入者负担不起的地块(当然正因为城市里的高收入者更多转向乡村,推高了那里 land 的价格,他们其实也别无选择)。通勤是这里的常态,没人再奢望住得离工作近。

当然协会因此消亡——谁来训练少年队,且这些孩子从哪里来?这里的地区必须不断由多个协会组建联合队,因为孩子实在太少。这是足球,不是小动物养殖!
二十年前建的游戏街现在住着年纪较大的夫妻,他们的孩子早已搬出。但五十多岁时当然还不打算搬走,因为房子是他们辛苦挣来的。事实是:孩子们和他们年轻的家庭通常必须搬很远,才能实现自己的住房梦想。
 

pagoni2020

2020-07-03 11:12:42
  • #6

这是真的,这正是每个人都觉得困难的人生抉择。
作为“孩子已经离家”的一代,我了解并经历了如今的孩子们大多因为工作原因搬得很远,为了能够走自己的职业道路。
这在一方面很好,比以前好多了,但在“我那个时代”,人们会在附近找工作,成为工匠、职员等,却总是住得离家近。
这既是福也是祸,同时,我也很庆幸这些新获得的机会。
但我也像你一样,看到了这种发展导致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纽带的“消亡”。
我和许多人一样,必须克服阻力才能进入少年足球队(那时候真是荒唐)。我们的教练(就是那个当时大声告诉我们该往哪个方向跑的人)是个邮差,只有一辆轻便摩托车,我们坐火车去比赛。
好的一面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生活还能有别的样子。
我可以想很多次,但始终想不出到底哪种更好。
 

类似主题
02.12.2016科隆的土地只能通过开发商购买吗?54
06.06.2017本地银行推销土地 - 绑定交易26
07.11.2019通过询问邻居寻找土地的经验10
10.11.20202个(梦想)地块 - 融资不明确。要积攒自有资金吗?40
05.08.2021自行划分和开发土地24
12.01.2022合并两块地 - 重新划定建筑范围?20
16.05.2022在这个建设区域内哪块地最优(附带规划)?17
05.09.2023新建区申请:地块选择4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