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多次讨论过了。中产阶级的范围有上下限,并不仅仅由中位数代表
这是正确的。不过这并不改变这样的事实:收入低于中位数的人通常买不起房产,因为他们的钱不够。
私人和商业之间的竞争对此也负有一定责任。剩下的就交给游说团体了。
根本问题是,许多建房项目被视为标准配置,而实际上是奢侈品。但:“人们通常只建一次房。”房价不断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如今的价格相比,一个按照1995年能耗节约条例建造的毛坯房大约只需花费一半。虽然取暖的维护费用会高出70%到100%,但如果你拿5万欧元以上的支出和每年600欧元相比,这又算什么呢?
生态平衡?别想了!决策者对此根本毫不关心。
……城里的儿童托管比乡下好,在乡下,女性和母亲更可能呆在家里,因为那里的建房成本较低……
我不能认同这点。在我们以前的家乡(人口约18万),我们必须为一个幼儿园名额争抢。在偏远地区,虽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但获取起来没有问题。那时候托儿费用更便宜,因为该地区的地方政府不像所描述的大城市有私立托儿机构。
……市场上的好房子99%都是私下交易。没有关系根本没机会……
只能呼吁大家主动出击。
当然,如果只依赖网上搜索引擎和顶多报纸上的广告,是找不到合适房子的。
我们利用地理信息平台查找建筑用地,然后亲自去实地查看是否合适。接下来就是去敲邻居和业主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