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图片聊天区 - 展示你们的房屋照片!

  • Erstellt am 2015-11-25 10:27:31

annab377

2020-03-19 16:58:55
  • #1


应该也是有这样做的。为什么受控住宅通风管道没有像Selfio在YouTube视频中那样铺设在尚未浇筑混凝土的预制楼板上(截图中混凝土正通过起重机倒在预制楼板和受控住宅通风管道上)?这样不是应该更简单吗?
 

11ant

2020-03-19 17:05:58
  • #2

我对你的描述也是同样的感觉
你到底还没理解什么?[我待会儿会看看私信是否又正常了,上周那里出了点问题]



“在成品预制板上”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一旦它完成了,就不再是预制的了。这种类型的板是预制(底层覆盖层和钢筋部分)和现场生产(上层覆盖层)结合的产物,完成之后的厚度一点也不薄于全现场制作的板。


首先“预制板”在工地上被完成成正常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板。通常会用运输混凝土(即以流动混合料形式运来的混凝土),因为现场浇筑混凝土(用小型搅拌机现场配制)已不流行,根据我这一代人的认知,可能也只在电影里还能见到。然后在结构完整的板上覆盖一层找平层,使表面更平整,这层叫做砂浆层,只有在砂浆层里,比如地暖管才会被埋入。砂浆层多数是湿砂浆,通常用水泥制成,但不含碎石——这就是(外行简单理解的)它与混凝土的主要区别。



预制板内部(即钢筋间隔器之间)最多只能放置灯具电缆或保护管(外行常把保护管简称预留管),但绝不会放入那些会有效降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东西。
 

AxelH.

2020-03-19 17:07:01
  • #3

嗯,这个一个人这样做,另一个人那样做。我们这里所有管道都铺设在现浇楼板上。这样做的优点是通风工、电工和安装工可以一次性完成整体结构的施工。否则,我们在地下室、一楼和二楼的现浇楼板处都需要分开施工。

此致敬礼

Axel
 

11ant

2020-03-19 17:28:55
  • #4

我无法说得更好——因为:在建筑行业,有很多事情,两位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外行除了知道他们争论外,什么都不懂。 所以:一方面,就像视频里一样,不只是傻瓜会这么做,但(不仅仅是)我另一方面不会这么做。 但关于“圆形管道还是扁平管道”(用于受控住宅通风)的主题本身就是歌唱比赛的广阔领域。


这也是你刚才引起的一种困惑:紧接着先谈受控住宅通风(通风管道),然后谈KNX(智能家居电气),除开两者都以K开头,彼此根本没有关系。

附言:私信又坏了 :-(
 

annab377

2020-03-19 17:54:11
  • #5
一方面感谢你的详细回答,另一方面冠状病毒危机似乎也考验了一些论坛成员的耐心。

当我作为未来的建筑业主(不是建筑工人,也不是建筑师或土木工程师)谈论“完成的预制楼板”时,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指用混凝土覆盖的预制楼板。其他说法我认为现在纯属词义争论。

我之所以从控制居室通风管道转到KNX管道,是因为有人在正在进行的讨论中恰好发布了他KNX管道的照片。


那么现在怎样?Selfio把控制居室通风管道铺设在尚未完成的预制楼板(即下层覆盖层和无上层覆盖的钢筋)上,然后用混凝土(上层覆盖层)覆盖这一做法,若结构工程师没有异议,是不是常规做法?
 

11ant

2020-03-19 18:14:15
  • #6

对于控制性居室通风,我会——好吧,又是文字上的挑剔——更倾向于称其为管道而不是管子。KNX是家居自动化系统,其布线方式原则上与其他智能家居安装系统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使用相同的保护管或空管,只不过里面的电缆不同。

如果结构工程师认可的话,我觉得楼板会比平常做得更厚。在视频示例中,似乎有过多的空隙贯穿楼板。我可能更倾向于控制性居室通风的扁平管道,但这可能会被卡在间隔支架之间,那些支架必须放在管道上。从经济角度看,圆管的铺设高度相对于空楼板来说偏高,不利于整体厚度控制。圆管的优势是非常灵活——但这就涉及复杂的争论了。此外,我个人并不是控制性居室通风的爱好者,如果使用的话,我会更倾向于分散式布置(这需要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
 

类似主题
01.09.2016基于平面图是否可以实现Smarthome KNX自动化?8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