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crazy
2015-12-15 11:57:55
- #1
:并不是我不理解你的观点。但我想提醒你:今天作为一个普通客户(外行),试着在这个领域获得一次可信、诚实的咨询,看看有多难,前提是,a)不要让你觉得自己要求太多,因为你不想建那种千篇一律的标准型房子,b)不要马上签字。我们曾有一次谈话,当时这家在本地颇有名气的店铺的总经理在初次会谈时说:“在我这里,70%的人会在第一次谈话时签字,30%会在第二次谈话签字,剩下不签的,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损失。总的来说,我其实一点也不想服务像你这样的年轻客户,我更愿意帮退休老人翻新老房子,他们不会提前在网上比较价格,而是直接付款。”——这当然是个极端例子,但我不是泛泛而谈,当我告诉你我们所有谈话中都有类似经历时,绝非夸张。为什么?因为他们不需要我们这类客户……生意兴隆。不是没给我们报价,就是坐下来开会时根本没做好准备,或者讨论的方案和实际完全不符,或者他们拿出标准型房子说“我自己很喜欢这个,你们不如买这个,毕竟比定制的好得多”之类的话……
肯定还有(我希望如此)真正诚实的顾问,真正把客户放在首位,而非只顾利润。但我们和未来的邻居们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我们的经验是,无论是成品房还是砖混结构的建房商,无论公司大小……作为外行想买房,你几乎是注定失败的。难怪那么多建筑质量问题的投诉会出现……当我看到合同里写的那些条款……一个对此一无所知、凭着信任签字的客户,完全是死路一条。有人会说,合同必须找人审查。这我们也做了。结果呢?他们总是暗示自己非常透明诚实,合同里没有隐晦条款,完全强调透明与诚信。审查后我们简直坐不住,因为结果远超我们的预期,有十条条款被法院判为无效或被警告。预付款条款、保修限制、无退订权、仲裁人规则等等只是一部分。当我们提出想修改这些条款时,一场怒火爆发了,那个平时看似友好诚实的建筑合作伙伴立刻变成了(抱歉)混蛋!
如果不是这两年我们非常深入地自学这方面知识,我们根本无法和他们平等对话。那样结果肯定惨不忍睹。
所以,没错,肯定有一些非常糟糕的客户,他们只是利用你。哪里都有这类人。他们靠你的知识吃饭,然后消失。但说实话,作为外行,你基本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边谈边学。只是我们完全做好了准备。我们对这行了如指掌,最初关系不错(友好氛围),越谈时间长,信任越被摧毁。许多承诺都落空了。
有人说会休假一周,结果三周。我们从十月开始就催促,请求赶快签字,又书面催促希望11月底前敲定,因为银行不再保证利率,结果这一切被完全无视,八天不回应,最后我们被迫终止谈判。然后我们主动突破心理障碍,打电话说很遗憾临近尾声时就这样分道扬镳,再次坐下来,带了蛋糕当和解,继续谈判,结果却被指责一切都是我们临时起意,还说我们的直觉有问题。我就纳闷了,这份自我反省在哪里?德国服务沙漠,这里就是你的家!
肯定还有(我希望如此)真正诚实的顾问,真正把客户放在首位,而非只顾利润。但我们和未来的邻居们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我们的经验是,无论是成品房还是砖混结构的建房商,无论公司大小……作为外行想买房,你几乎是注定失败的。难怪那么多建筑质量问题的投诉会出现……当我看到合同里写的那些条款……一个对此一无所知、凭着信任签字的客户,完全是死路一条。有人会说,合同必须找人审查。这我们也做了。结果呢?他们总是暗示自己非常透明诚实,合同里没有隐晦条款,完全强调透明与诚信。审查后我们简直坐不住,因为结果远超我们的预期,有十条条款被法院判为无效或被警告。预付款条款、保修限制、无退订权、仲裁人规则等等只是一部分。当我们提出想修改这些条款时,一场怒火爆发了,那个平时看似友好诚实的建筑合作伙伴立刻变成了(抱歉)混蛋!
如果不是这两年我们非常深入地自学这方面知识,我们根本无法和他们平等对话。那样结果肯定惨不忍睹。
所以,没错,肯定有一些非常糟糕的客户,他们只是利用你。哪里都有这类人。他们靠你的知识吃饭,然后消失。但说实话,作为外行,你基本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边谈边学。只是我们完全做好了准备。我们对这行了如指掌,最初关系不错(友好氛围),越谈时间长,信任越被摧毁。许多承诺都落空了。
有人说会休假一周,结果三周。我们从十月开始就催促,请求赶快签字,又书面催促希望11月底前敲定,因为银行不再保证利率,结果这一切被完全无视,八天不回应,最后我们被迫终止谈判。然后我们主动突破心理障碍,打电话说很遗憾临近尾声时就这样分道扬镳,再次坐下来,带了蛋糕当和解,继续谈判,结果却被指责一切都是我们临时起意,还说我们的直觉有问题。我就纳闷了,这份自我反省在哪里?德国服务沙漠,这里就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