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给你换个角度让你思考一下……
目前我们和每一位潜在客户进行(主要是)五次谈话+施工现场参观+参考讨论——不少情况下还会邀请专业人士参与,比如土壤力学专家——直到最后只剩下签字这一选项。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掌握所有信息,可以做出决定;包括基于详细预算的固定价格。
以前有个经验法则,进行10次谈判,每次3个约见,然后“1”位潜在客户会成为真正客户。过去两年,这个“3”变成了“5+”,今年直到第三季度结束,一些客户实际上早该在之前就被委婉拒绝。这些客户搜刮、吸取、利用价值信息后,转而选择了报价最低的竞争对手。
严肃认真的说明直到第三季度结束,大多数潜在建房者并不买账;因此——鉴于我们不是唯一有这种经验的人——我非常理解为什么不少销售人员感到沮丧,并会诉说他们的怨气。我们都知道,并非每场谈话都会成合同,我们需要付出大量前期努力,化学反应也得合拍——但今年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现在真的听不下去“网上说的,写的……”——以前我推荐在消费者中心签订合同;现在推荐网上签。
现在轮到你了:
非常感谢!
包专家,您好,
请别介意,我的经历确实和xycrazy的经验相符。
我听过的销售人员实在非常糟糕。风格差,信息错误,有意隐瞒信息,施加压力,这些在他们那儿是日常业绩。即使对某个领域毫无头绪,通常也能感觉到自己被敷衍了事。(至少我是这样的。)
你提到的以前的经验法则很有意思,但那是过去!当时房价仅是现在的一小部分。
想要得到更多,现在就得更加努力付出。这也包括更多的报价量等等……
一些客户带着所有信息跑去找价格最低的厂家,然后和他们建房,这一点印证了我的看法:
1)显然销售人员没能让客户感觉到全方位的满意与信任,从而留下客户!(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2)为什么低价商家最终能建出和你们一样的房?(你提到客户带着所有信息去找低价厂家……大开骑不成奔驰,便宜货的品质明显差,但为什么他们竟然能竞争?)
我总觉得很有趣……建房热火朝天!没人有空接单!每个人都很饱和,因此也按照自己的态度对待客户。
与此同时,销售人员又抱怨成交少……
确实很奇怪。
施特龙贝格说:不跟随时代的人,必须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