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还要执行一些绝对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购买自有品牌产品与品牌产品的比较,是否晚上也会坐出租车,公交车去市区的频率等等。同时,他却忽略了核心事项(例如房屋建造年份)。城市人口大致在40万到80万之间。完全没有提到该地区的情况[...]
40万到80万人口实际上限定了11个城市。我想进行一个客观的讨论,不想泄露太多关于我个人居住地的具体信息(如果我现在再透露一些细节和确切的城市,可能就能比较准确地限制在特定区域,毕竟在这11个城市(即紧随德国四个百万级城市[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之后的11个城市)中新建房屋并不多)。
就我看,这对我的问题没有影响,我们在2015年买了地(当时需求远远超过供应,即使那时候我们支付的价格低于2015年的市场价),2017年建房。房子很大(180平方米,加60平方米扩建潜力),结构坚固,按照计算属于KFW55标准,有很多大窗户,电动百叶窗,挑高天花板,卫浴和电气设施带有许多额外配置,地暖32度,带有受控居住通风系统等等……总价包括土地和所有附加费用为55万欧元,当时真的非常便宜。当地公共交通平均每10分钟一班,15到最多20分钟即可到市中心,这也再次强调了自那时以来房产增值的现实性。
也就是说,按计算,我们三十出头时可能确实算富有,如果将90万欧元的资产,31万欧元的剩余贷款,2万欧元的证券账户相比较。实际上我感觉更像是在偿债的跑步机上。我们开着两辆非常旧的车,今天孩子们才刚刚把一瓶苹果汽水在车里洒了出来,幸好只是地板没弄到座椅。这样的经历实际上让我不想换新车。是的,可能车正是我在考虑是未来7年固定储蓄,把所有贷款还清后实现无债一身轻,还是现在买辆二手车(旅行车,6年车龄,7万公里左右,高尔夫旅行版,自动挡,短途用汽油车)的原因,二手车也要花大约2万欧元,我反而期待孩子们在那里第一次洒苹果汽水,或从前排窝在后排再折返回前排的时候上演他们的“闹剧”。
度假开销对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每年飞两次度假。带孩子当然不会去城市游,我们也完全不喜欢滑雪/单板滑雪,所以一般是两次地中海海滨度假(夏季和十月)。现在也不打算带刚刚能步行几百米上下幼儿园的孩子去东南亚旅行。利用几个桥接假以及例行的圣诞假(家人探访……)后,30天年假就消耗得差不多了。除此之外,我们当然会多做些活动,比如动物园或者其他城市为孩子提供的活动。骑车,游乐场或者去城市公园玩的这些活动当然是免费的。
不知为何,至少我现在在 那边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说法:我们花的钱太少了,花钱太少被等同于没好好生活。因此我试图用具体例子说明我们在哪些地方省钱(品牌产品、昂贵且几乎全新的汽车、打车代公交车)以及哪里不省(度假,出游,住房标准肯定远高于平均水平)。是否我们应该在某些事情X或者产品Y上多花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