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接受这辆旧车,那就继续开它。如果变得不划算了,那就换掉它。
当然这并不不划算。它非常划算,因为没有贬值,没有维修,没有保险,没有合同车行的换油和其他服务……
这纯粹是一个舒适度的问题——我真的可以“奢侈”买一辆二手车(Octavia,高尔夫旅行版,福克斯旅行版……类似的车)吗,还是继续开这辆旧车,一直开下去,因为我客观上没有迫切的需求(也就是超出纯舒适度的考虑)。
如果这能帮助你找到内心的宁静,那就把你的还款看作租金。租客也不会预付多年租金。
作为租客,自然会努力积累尽可能大的资产组合,用以养老和支付租金(相当于用分红和收益支付)。客观来说,越多越好。资产组合中有12万比10万好,20万比19.5万好,等等……
汽车行业未来几年无论如何都会变得有意思。 [...] 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会对二手车市场产生影响。
我很期待看看谁还能买得起车,谁还愿意买车。
特别是在汽车话题上,我也看到价格其实可能迅速跌到谷底。我们敬爱的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已经提议在周六和周日全天禁行车辆。现在投资2万到2.5万欧元,一年后休闲时间都开不了车?车的价值几乎为零。我也相信维辛,他宁愿在周末实施禁行,也不愿将疯狂驾驶的销售代表限速至130公里/小时。这几乎是让经济自由行驶,而私人领域全部禁止。
如果能确定至少能无忧无虑地开车十年,好吧,2万至2.5万的投资算是值得。但对于二手电车,不知道电池是否能用4-5年再加10年。对于二手燃油车,不知道联邦层面或城市层面的法律或规章是否会使燃油车几乎无法使用而变得一文不值。
“我90岁时会回顾什么?”
我其实不太赞成这种想法。我更倾向于活在当下。问“我90岁时会回顾什么”对我来说是拖延症的极致表现。90岁时,人们回顾的往往不是2026年7月3日和孩子们的骑行,而是事业或房子,而非日常生活。这是我从一位刚刚去世的年长亲戚身上看到的。他总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高级公务员)和他们多户住宅的发展,却不谈与孩子们的日常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实际上有足够的钱和可以回顾的事业,但我不追求那种牺牲日常生活的事业。
“如果我50岁时患重病怎么办?”
那时候希望房贷已经还清,保障家人。
清单1:每月2000欧元投入养老(包括还房贷,ETF等)。
清单2:每月1000欧元投入养老(包括还房贷,ETF等),每月1000欧元投入生活质量。
清单3:每月2000欧元投入生活质量。
除了车,我确实想不到还有什么能花更多钱的了。嗯,打个出租车回家,20到40欧元每月(1或2次),这才是小气(至少对于我们目前的结余,公交车我等20分钟,乘15分钟也能回家)。我不知道怎么花1000或2000欧元每月来提高生活质量。无意义消费,给房子堆满东西,当然也有。但我不否认我们确实这么做了。每月有200到300欧元用于网购。里面也有很多无聊的东西,买过一两次就闲置。当然也有很多实用的,比如尿布,礼物,基本衣物,文具,几年换一次的手机。
我给你简单介绍我们的情况。我们两年内完成首次融资,现在还有大约25万欧元的剩余贷款。目前我们仅用最低还款额偿还2个KfW贷款。剩下的保持不变,我们有两个住房储蓄贷款,确保获得低利率的后续融资(我现在很庆幸这样做)。当时这是我们最划算的方案。
至少你们已经确保了后续融资。我们没有住房储蓄贷款。利率到2031年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10%。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高的利率。
去年我们试驾了一辆特斯拉,只是为了乐趣。你猜怎么着,我们当天就爱上了,第二天“买”了它(贷款购买)。
倒是挺有意思,想知道你们的家庭净收入是多少。我认为一辆售价4.5万欧元的新特斯拉适合至少已经还清第一套房产(没有维护负担),家庭月净收入在1万欧元或更高的人。我个人认为车是一个工具,其实自行车和公交车也足够。
去年我和妈妈去了新西兰。花了6000欧元。
这是一笔支出,除了必要的牙科医疗(所以无可议价),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花这笔钱。我对这笔支出感觉和买一辆4.5万欧元车完全不同,我更觉得那辆车是乐透百万富翁的玩意儿。
如果以后房子用不上的话,我就卖了它。
我以前也提过这个话题。年轻人总说,哪怕不够用,卖个80万或一百万什么的,拿钱过好日子。老年人大多坚持住在他们固定的住所。哪怕租4、5房。哪怕拥有很大的房子。人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对变化的抵触也越来越强,尤其是自己的居住环境。35、40岁时你可能不理解这种情感思维。但我们都会老去,老了之后和父母、祖父母一辈没区别。当然也有例外,但老年人主动搬出老家几乎非常罕见。我现在可能轻松说卖掉去马略卡。但我知道随着年龄增长,我会更依恋房子,宁愿舍弃假期、汽车和社交,也不愿卖房(目前我还没这样想,但可能会变成这样——大多数人老了都是这样)。因此,其他消费愿望还是需要用别的方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