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2009年建造。
介于当时的kfw60-40标准之间。
热能需求约12,000千瓦时。
当时电价约为每千瓦时15分。
地热钻探报价约13,000欧元,钻孔米数基于采暖负荷估算。
第一台报价的空气源热泵应具有12千瓦的供暖能力。
我觉得这太高了。
于是我们请了一家工程师事务所进行采暖负荷计算。
设计温度为-14度。
不含地下室的采暖负荷接近6.5千瓦。
加上我们聚会/爱好地下室采暖,接近8千瓦。
由于钻探费用(基于12千瓦采暖能力)看似太高,我们选择了一台较小的Stiebel空气源热泵。
遗憾的是,这台空气源热泵及其水力系统安装得很差。
电力需求:4,000-4,500千瓦时(年性能因数2.8)
即使“安装不佳”,地源热泵也能轻松达到年性能因数4-4.5。
6千瓦的钻探费用仅约10,000欧元。地热泵本身则便宜近2,000欧元。地热泵的实际附加费用约8,000欧元。
采用地源热泵且年性能因数为4.5时的电力需求:
12,000千瓦时 : 4.5 = 2,666千瓦时。相比我们空气源热泵的4,000-4,500千瓦时需求。
即电力额外费用目前每年约330欧元……
作为我们选择空气源热泵的基础,电价从14-15分上涨了近80%,目前达到25分。
说到底,我们自我批评,基于我们空气源热泵的负面经验,不会再选择它。
供暖安装工对建造高效热泵系统不感兴趣。水力系统、地暖设计、水力平衡、无蓄热罐、无单独房间调节器……这些都是安装工“照常”安装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空气源热泵的问题。由于冬季地温稳定,地源热泵比空气源热泵“更受欢迎”。
普通供暖工安装的空气源热泵效率大多只是“标准”水平。
最好的型号仍来自远东(松下、三菱、大金)——但普通供暖工不会安装大金。
鉴于目前非常好的BAFA补贴,我今天肯定会选择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