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资助什么?

  • Erstellt am 2019-01-21 21:24:04

BauBob7

2019-01-25 21:43:29
  • #1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利率。最简单的看法是租金与贷款利率的比较。如果租金既不涨也不跌,房价既不涨也不跌,没有通货膨胀,那么你只需要比较租金和贷款利率,假设全额贷款来计算。

300,000欧元 x 0.02 / 12 = 500贷款利息
作为对比,因子20.83 = 1,200租金

如果以前因子是15,利率是7%,那么大致是持平的。对租房者和买房者都无优势。
如果现在利率是1.5%到2.0%,那么因子50到67是持平的。买房者因子30明显占优势。

房地产价格不会变化那么快,但每年5-15%的升值确实指明了方向。经济平衡有时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face26

2019-01-25 22:17:04
  • #2
其实我更是带着娱乐的心态看这条线索会发展到哪里……

你这次可是放了不少“硬币”。

6.8%的毛租金回报率,利率却只有2%?哪里有这样的比例?

你完全忽略了现金流的进展。
融资方不还款,租户也不存钱。

抛开那些本来就只能作为预测的变量(通胀、利率变化、租金变动、维护费用、实际储蓄率等等)不谈,你在财务和数学上简直是遗漏了一些因素,或者假设了不合理的条件。
这样是说服不了人的。

编辑:刚刚倒着看了下,好像6.8%早在之前的帖子里就出现过了。老实说,我懒得去追究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但这并不影响比例关系和其他问题。
 

BauBob7

2019-01-25 23:16:54
  • #3
无论如何,你不会通过房地产或股票变得富有。我更倾向于依靠IT/数字领域的创业活动。然后把盈余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以保持资产价值(!),加上微小的价值波动,涨跌随缘。说服力更强吗?

我们这里不必为百分比(!)争论,但在当前的利率和租金环境以及当前的股票环境下,这里也确实有职业新人等人在看,理智地说,不能拿那些关于股市一切美好光鲜的传说来忽悠人,说如今历史上极为便宜融资的自住房产不好。

还有这样的故事,比如你在40岁末或50岁初偿清了一栋价值70-80万欧元的房子,但那个脑袋不清楚的业主就是非常非常依恋它,永远不会卖掉。也许是我们祖辈那代人的心态问题,但绝不是今天的数字原生代。谁还清了房贷,且房子不在天涯海角,基本上孩子们一搬出去,那个大房子也就能处理了,生活无忧了。

如果我们看过去20年的股市,年均收益是4.87%,尽管(!)利率不断下降。这些下降的利率、量化宽松等等又带来了对股市有利的一次性效应。这些一次性效应未来不会再有,相反利率上升时反而要担心相反的效果。

4.87%是成本、税收和通胀之前的数字。扣除最低的ETF成本、税收和通胀,过去20年股市的实际收益在1.0%到1.5%之间。尽管有利的一次性效应,未来可能变成相反。危机?有的,危机会一直有,也无法预知。如果能预知,我会在衍生品市场下注。

与股市高风险条件下的1.0%到1.5%相比,我首先会确保收获那些“垂手可得的果实”。节省自己的租金至少和德国国债一样安全。与此同时,我还可以继续买入ETF,拥有低风险投资和高风险投资的不错组合。

一位或多或少知名的美国百万富翁曾说过:第一个租客永远是最好的。他总是按时交租,从不退租,永远不会成为“租赁流浪者”,不会蓄意破坏你的财产,不会造成霉菌损害然后用刷漆掩盖再搬走……相反,他会尽一切努力让你的财产保持最佳状态。第一个租客永远是你自己。
 

chand1986

2019-01-26 09:14:49
  • #4


谢谢你费心再次详细说明你的方法。

我不打算用一大段反驳,而是试着用一个理解上的问题来表达。

我反对的一个核心论点是,自住房(贷款)的储蓄阶段没有产生复利效应,而例如在股市的储蓄阶段如果采用再投资策略则会有复利效应。但你把这点忽略了。这是什么原因?

解释一下:你把租金节省视为收益,这部分资金会在整个还贷期内用于积累财富(付清的房子)。
相当于在股市中,将股息不断再投资,从而通过股票组合的价值来积累财富。

数学上,你每年归还的是贷款不变的(!)部分,即线性增长。
而在股票中,你每年投入的是可变的(!) (=增长的)金额,即指数增长。

当然,作为租户,每年投入到股市的金额会少一些,因为没有租金节省。但另一方面,你用本来会投入买房的自有资金启动了指数效应。

这里有两个效应需要考虑,在常见的还款周期(20年甚至30年)中,会导致两种模型之间巨大差异。

在你的计算中,我看不到这两个效应的体现。所以我想问,你为什么认为可以忽略它们?你有合理的理由说明不需要把它们考虑进去吗?

在我看来,线性与指数增长在20年不同起点条件下的对比值得重视,以便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严肃的反向计算。
还要提一下 的#70贴,其中这一观点被正确展示。
 

berny

2019-01-26 11:39:21
  • #5


??? 真的?

我在这里不谈任何个人经历和观点,而是推荐阅读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能开阔视野……
 

ghost

2019-01-26 17:47:32
  • #6
有趣的讨论

你的对象也有一个15的乘数。
在这种情况下,或者更准确地说,按照这些数字,听起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显然,买入更好。

不过这对于发帖人来说不现实。
在慕尼黑,乘数通常在30到40之间。
 

类似主题
17.08.2013融资报价 - 利率可以吗?你们的看法...10
08.04.2015融资咨询报价 - 利率可以吗?15
18.04.2015当前利率下,住房储蓄合同是否仍然有意义?10
28.06.2015建房 - 利率差的住房储蓄合同23
28.05.2016年金贷款 - 提供的利率 / 关键点?17
22.06.2016TA贷款有意义吗?利息和贷款报价都可以13
27.03.2017远期贷款 - 现在就锁定利率?53
23.06.2017应向银行报告的贷款金额和自有资本是多少?57
25.10.2018你们如何考虑从购买土地到搬入期间的利息?59
22.04.2019高担保但流动收入低的房地产贷款35
30.05.2019购房储蓄计划:储蓄账户+股票合理吗?18
28.06.2019购买海外房产,需要注意什么22
22.04.2020通过股票融资独栋住宅39
12.09.2021购房融资:多少自有资金(在低利率情况下)?27
11.07.2022尽管利率和建筑成本上升,建房是否仍然现实?54
29.09.2022固定利率的高利息,灵活贷款的替代方案?54
22.03.2024尽管利率高,房屋购买融资?24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