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对通过这种方式可能实现的建筑成本降低持保留态度:如果成功了,大家高兴,但应始终不计算任何亲属折扣。
自己能客观地动手做,且还能安排进施工进度自己动手,是两回事。
当然,我们绝对会计算风险,比如我父亲、我们自己或我们朋友圈和家庭成员的其他帮手——无论因何原因——可能会缺席,也可能时间安排不会顺利。但我有经验知道,如果亲戚里没有两只左手和足够的人力,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也能在经济上带来不少收益,这不仅来自我90年代中期父母家建房的经历(200平方米带地下室的建筑师设计房屋——设计、挖掘、基础、楼层板和屋架是外包,其他都是自助,建筑周期一年,费用约50万德国马克),还来自更广泛的家庭圈内各种建筑工地,我也曾作为帮手参与其中。
也许还没有说得足够明白:Deep Market上的地皮往往甚至比网上看到的报价“便宜”。
我已经明白了,也谢谢你为此做的说明,你对这个帖子贡献的内容对我非常有启发和价值。
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个具体可行的策略,让我们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达到目标。
显然,要进入“Deep Market”需要极强的人脉关系,以赢得卖家的信任。为此,必须让对方喜欢自己,但这很少有人能在不有意欺骗的情况下做到。在东威斯特法伦,这难度更大——这里的人特别疏远和内向,友谊往往需要多年认识才能建立,而我们俩都是内向型,这更添难度——当然,如果真想得到些什么,也能走出舒适区,但这是心理上的极大挑战,只有少数外向的人能理解。疫情也减少了社交和建立人脉的机会。
还有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如果还没住进理想的地方,如何融入当地社区?还有时间因素:如果我们花五年时间艰难建立人脉,获得一块低价地皮,但五年后这个“低价”反而比今天的天价还贵有什么用?价格预计会继续上涨,因为供应紧缺,需求却在增长。那样我们离退休时的融资时间就更短了,不得不么承担更高的月供以加快还款,要么冒险退休后还债,我这一代根本不知道退休金会有多少,也不知道是否还能拿到。
我是否提过,我对只因为想得到某物而和别人交朋友有道德上的问题?如果对方知道我只是为了买地才和他们来往,他们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所以我依然只能靠同事、朋友和熟人的口碑宣传,以及村里商店的公告栏。若这些不奏效,也没有其他想法,自己盖房的梦想可能在开始前就破灭了,或者我们不得不为房屋建设做更紧凑的预算,因为大部分资金都耗费在地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