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可以将商业用地改为住宅用地。住宅不仅仅是通过划定新建住宅区来创造的。这不是万能药,未来更需要有创造性地思考和规划。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好像这些事情之前都没有发生过——看看城市里非市中心区域的拐角楼,你常常还能看到被砌起来的入口,昔日橱窗的大面积玻璃幕墙,或者外墙上那早已风化的老旧招牌。如今这些地方都被改造了。但这样一来,附近就没有步行可达的基础设施,居民们必须开车到郊外的商业区购物。
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在这里使用了命令式语气。没有什么是必须的,更谈不上没有其他选择。关于你提出的使用别人财产的想法,你已经有了回应。最近在地区项目中看到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座位于下萨克森州紧张市中心区的破败木结构房屋。市场价值=零,女主人住在加拿大,房子空置,出售的价格荒谬高昂。当然,你可以尝试在空置情况下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汉堡已经这样做了——针对个别案例。
但这只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缩小中等老旧建筑(非必须保护的)和新建住宅之间的价格差异。而这只能通过大幅增加新建房源实现。只有当存量房价面临压力,才有空间去为现有建筑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目前许多年轻人既买不起新建房屋,也买不起老房子。矛盾的是,当前的居民自己也买不起;这不合适的价格标签就是最近刚刚贴上的。
但这场讨论明显缺失的东西是——人们总是谈论新建住宅区。其实应当是新建住宅片区。就像以前那样规划。虽然规划工作很繁重,但奇怪的是,1950年难民潮之后,甚至70年代人口增长时期,这种做法仍然可行。这更像是意愿的问题。当然有这样的典范,但关键是这应该成为德国所有在过去五年内经历显著人口增长的中等城市的任务。
城市规划师可以尽情发挥,做好重点规划,将事项整合并统筹考虑。建设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但这需要勇气,需要对抗“我不想这里建”的邻居——他们肯定会出现。还需要资金,因为规划费用已经高不可攀。看看乡村建设规划的附件。我很确定,30年前生物栖息地调查和气候分析等内容还没有被列入。它们是否使规划得到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