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补充:
@pagoni2020 帖子描述了一个经典案例,然而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另一方的教育家庭中。
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对自己孩子完全没有批判的态度),但我相信这种现象本质上一直存在。
没错,这主要出现在“教育家庭”中。几年前我觉得最糟糕的是在昂贵的私立学校,通常我会觉得那些孩子很可怜,他们得弥补父母感受到的不足。我在亲戚家也看到,父母们热衷于谈论他们孩子的未来,而孩子们却坐在旁边的房间里。孩子们的人生早已被规划好,都是基于父母自己曾经失败的人生制定的。真令人难过……
我认为对自己孩子的盲目态度极大增加了,这往往被解读为父母的爱。但孩子需要的是建设性的、友善的批评,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学不到这点,将来面对生活时很难应对,很快会感到沮丧。我的童年和青春期经历中不是这样的,朋友们也一样,当时有时甚至不公平,但我们的父母绝对忠诚于我们……但绝不是盲目。
a) 孩子成为父母生命中唯一真正的意义支柱,因此神圣不可侵犯。
……也就是自己那有些空虚的生命。这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
赚钱和花钱并不能带来长期的生活满足感。
自由借用艾克哈特·托勒的话……
不把老师当回事,反而怀疑自己(被神圣不可侵犯的)孩子,这样做更容易,也更合适。
但每个人都能认出这多荒谬,因为我们骗父母多少次了?我怎么会相信我的孩子总是告诉我绝对的真相……那完全是不人道的,那么我为什么会相信这一点,或者说,作为父母我如此渴望相信它?
孩子们必须成为学者这一点是绝对必须的。
……而他们到了35岁又全都在心理科医院重聚……顺便说一句,据我所知,德国拥有世界上密度最高的此类医院……但总是别人受影响。关键在于从行为中找到意义。可惜这已经变得不酷了,我只听说年收入六万、七万、八万,没听说过人们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内心的幸福感。
我的上一句话并无恶意,真的没有,但“跳舞、拍手、唱歌”的比喻对年轻人和老人都非常重要,而如今这方面远远不够。可惜这在现今对待艺术行业的态度上也能看出来。如果儿子说他想成为舞者,女儿说她想成为歌手,作为父母你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