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融资 - 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吗?

  • Erstellt am 2021-03-20 14:26:42

pagoni2020

2021-04-02 10:18:22
  • #1
OT:我记得很多年前专门召开的家长会,因为一组10个学生经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班主任讲完之后,我问他,意识到我的小家伙可能属于那群人,谁是他说的那些学生,这样我们作为家长也能知道,一起采取行动。毕竟我们不能在不确定孩子是否真正属于那群人的情况下,在家中对他们连坐处罚。但他既不愿在家长面前说,也不愿意单独谈。他却不断以最严厉的措施威胁要处理这群学生。大约是28个学生中的10个。突然,一个家长接一个家长发言,讲述自己孩子的无辜,以及孩子感到被那群人干扰,因此不能发挥最佳水平。这些家长说得几乎一模一样,讲孩子受到这群人的干扰……真是令人心碎 :D 当第27个家长也同样积极评价自己的孩子时,我又站起来,指出自己数学不好,但发现显然我们家长中有些人有“梦幻”的认知,因为27个家长都声称自己孩子只能是天使,这点数学我还是记得清楚。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自欺欺人,或者前面的老师说了谎,指出了10个学生。如今我越来越常发现,孩子们只有爱因斯坦模型或者赢家,第二、第三名已经不复存在,家长们也只谈论孩子上大学,绝大多数人根本没考虑职业培训。问题首先是我们家长,但多么容易把自身的缺点推给学校、大学、培训机构、雇主、邻居或配偶,而不愿意自己亲自动手。我认为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压力,让他们试图满足父母那些常常不切实际的期待……但这么多的爱因斯坦在哪里?我没看到这么多。对我来说,如果我孩子当时是其中一员,那倒还算“正常”,我觉得家长们怎么紧紧抓着自己的孩子是特别杰出,简直荒唐甚至可笑;我只要我的孩子能至少算是“正常”发展,偶尔犯的错能自己纠正,这就够了。这件事直到今天,二十年后,仍然是我和孩子们的笑谈,当我儿子听到那些据说孩子都是天才、当然是最棒最聪明的家长名字时,他乐得捧腹大笑。
 

chand1986

2021-04-02 10:25:14
  • #2


嗯,当然,前提是父母不在孩子掌握这些能力之前,就认定这种愚蠢的任务有损孩子的尊严……
( 看到这句犀利的嘲讽,请带着一丝调侃的心情!)

你所说的, ,是家庭变迁的结果,而学校却没有足够地改变(所谓“以前也这么做就行了”就是如此)。从前产生的教育失败者(PISA成绩不佳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已经繁衍了好几代,家庭教育环境不利于学习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但学校仍然像“过去美好时光”一样,依赖于家庭培养基本的次级美德,即今天所说的注意力集中能力、练习能力以及伴随的挫折容忍、自律和自我管理等。

由于这一点已经与现实相去甚远,社会工作者们好比是在开放性骨折上贴上的创可贴。

你可以在成人教育中看到这样的结果。明确地说:这绝不是学校老师的错。这是由学校体系结构性问题导致的。
而且,也部分由于家长的全方位服务心态,他们对学校的态度如何,抱歉这么说。
 

chand1986

2021-04-02 10:36:53
  • #3
附加说明:
帖子描述了一个经典现象,不过这个现象往往出现在另一方,即教育经费预算中。
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即对于自己的孩子完全不加批判的态度),但我相信这从本质上来说一直存在。
追求趋势、把工作(赚钱的手段)当作职业(自己感兴趣、充满热情的事情)来做,以及社会上普遍贬低教师价值(我不讨论这个,线程已经提供了足够的案例),导致了:

a) 孩子成为自己生命中唯一真正赋予意义的存在,因此不可侵犯。赚钱和消费并不能带来长期的生活满足感。

b) 更容易且似乎合理的是,不太认真对待教师,对自己(被神圣化的)孩子产生不信任。

因此,上述描述的情形越来越多出现。顺便说一句,这也给……算了,反正多了一些额外的工作。
 

bra-tak

2021-04-02 10:37:33
  • #4


千倍赞同。

很多人已经不再想到,孩子们除了学性别研究,还可以做手工艺人的培训,或许还能过上更充实的生活。但作为父母,这样的话在其他孩子的父母面前就成了“失败者”。孩子们必须非得成为学术型人才不可。
 

chand1986

2021-04-02 10:43:50
  • #5


是的。因为学习了某些东西而能赚很多钱的能力被等同于“过得好”“拥有充实的生活”。

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据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来评判他。

这只是我的看法,不是论据。
 

Zaba12

2021-04-02 11:01:19
  • #6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如果我看到我家大儿子花了2-3个小时还在做家庭作业,我必须给他一个减少时间投入而不遗漏作业的办法。
这些方法现在老师们自己也会提供,因为我记不得我在80年代末期有机会获得并使用过中学功德作业代金券。


如今在小学阶段对这些能力进行评分的必要性已经足以说明这些能力的状况。

上述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三方面协同进行——学校、家庭和孩子本身的“潜力”。这三者中任何一项越不突出,另外两项就必须越多补充(这是我的看法)。
我所说的潜力不仅仅指智力,那太狭隘了。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