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合适的建筑师,@11ant 肯定能解释得清楚。
谢谢提及——不过既然这是个融资帖,我平时不太看,现在倒得也读一读了。
那我从现在起开始找,
@11 那里有具体的搜索技巧,除了 immoscout 之外。
大概指的是:关于如何找到地块的技巧,我在这里几十个帖子里断断续续分享过——请用论坛搜索:
还有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我们自己盖房(包括成品屋)还是买现有房产还没决定。
我个人偏好是地块+成品屋,因为我不太想经历一场漫长的装修马拉松。地点基本没限制,只想住在大城市的近郊圈(只有方向确定)。
买现有房产用 immoscount 等等信息源还算不错,不过买地块这块感觉好的数据源挺少的,有什么内幕小秘诀吗?
这些技巧一点也不秘密。明确聚焦目标地点,在市场之外买,避免在线平台(最简要版)。
现在的问题是,拿到这些信息后该怎么办?如何比较成品屋供应商,哪些靠谱,怎么能较好(学习)估价——价格跨度挺大的(大约两倍)。
我已有的信息,对你们来说足够了,可以先乐观地了结“你们是否负担得起建房”这个问题。要比价建房价现在还太早,因为地还没确定。估价的不准确性会随着基础信息越明确而降低。在我的《你也能用的房屋建造路线图:HOAI阶段模型!》中,我详细说明了推荐做法,其中也描述了“揉面发酵期”和决策节点,并且这项服务是可用的。
作为外行,通过对比施工说明你们不会太满意,就像去样板房公园看一样。
但我怎么才能先建立一个比较各种报价的基础呢?
只有疯子或者想成为疯子的人才会被动对比施工说明。通过专业招标方式,才是主动比较。这些服务建筑师(还有其他独立建造顾问)都会提供。
如何识别一个好的成品屋供应商?(当然,我可以看论坛里的经验帖)。信息很多,但要评价这些信息当然是我们的任务,现在我们有点吃力——所以这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你们应该让专业人士帮忙寻找最合适的供应商——作为爱好效率极低,但有几个人是天天干这活的。正如说的,现在对你们来说根本不是首要任务,那是地的事先。
我建议先找建筑师做一个合理的平面图。建筑师用这个做招标,企业根据你们的需求报价。
对,但如前所述,这得晚些时候。
如果你们非得死磕大成品屋制造商会比较难,因为他们未必配合。木工厂和小型成品屋供应商反而可能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常见这种方式。你可不能再简短解释一下,为什么非得是成品屋吗?
不只是针对某个厂家,最好别在建造方式上过早固执。
我觉得在非常不确定的情况下依赖知名品牌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 Rentsch,我觉得它们能满足你们的需求。
Rensch-Haus 是个不错的供应商。为了划定可承担范围——但据我观察这点你们已澄清——“如果你能在这里成活……”的原则下,诸如 Baufritz、Weberhaus 等药店级厂家更合适。
但基本上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难题——拿到的两个(不愿称之为报价)价格指示完全不同,工作范围也不同。很多部件被包在各种“套餐”里,非常难比价。
苹果和橘子。因此,早在决策阶段就先设定自己明确的标准,招标时会更精确,包括配置。
找个建筑师,一起做整体规划(无论是成品还是定制设计)是个办法,但我们还是想先自己积累知识。我们距离开工还远,唯一有的是融资框架,目前也积极留存更多储备以增加自有资金(目标是在一年内自有资金再增10%)。
这本来就是极好的基础,不过在找建筑师之前是先找地。你们会比达到对专业知识满意的阶段更快找到地。
这大概准确描述了我们的状况。当年公寓规划相对简单,平面几乎既定,可以选地板/开关/诸如此类——盖房子无论决策数还是复杂度都会倍增(这点我们确实没预料到,现在想先补充知识)。
有条理地引导,这些复杂都不怕。
你们最简单解决不平衡的方法是,委托一个只为你们服务的专家。专家代表你们指示应建什么,企业根据招标竞争。
没错:关键词是招标而非 Excel 表格,所有顾问(包括建筑师)都应该保持中立、自行委托。
房屋太个性化,无法通过流水线生产获大利润,成品屋中分包现象跟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普遍。
这句效率高:短短一段话里有两个毋庸置疑的真理,值得大写引用:
1. 个性设计像所有事物两面性,另一面是缺乏流水线成熟度(虽然这里可能是讽刺所谓单件成本营销谎言);
2. 大多数总承包商(无论“钢筋混凝土”还是“成品屋”)本质上是满载分包商的球队,阵容随时变动(且为保持报价还会换人)。
自有建筑师并不排斥成品屋和招标。可能需要调整,不是所有厂家都做个性设计。但原则上可行。或者只向本地木工厂订购毛坯房,剩下自己承包。
又是一段像瑞士军刀一样的文字。1. 建筑师+样板房是很好的组合;2. 毛坯房+建筑师监管同样好。
最终你总得找到一个信得过的人,能托付大量钱(但此人往往有明显目标冲突,因为他的收入来自你投的钱)。
所以无论专业协调人还是设计师,都不用选择除自身服务外还卖别的东西的人(并且按阶段更重视建筑师的预算遵守度,而非成本本身)。
个性化意味着每次都得重新调试/编程机器,关注各零件组合;还有根据房屋的独特性调整施工(例如管线)。错误源极多。
见上文,流水线成熟度。
我认识一个成品屋,墙都搭了却没图纸,门宽也错了。成品屋并非每日成千上万流水线标准品,尽管广告部门常搞这种联想。
而文件管理混乱导致零件和图纸版本错乱的情况,在厂房预制总承包商中明显比传统砖木结构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