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利率上升的高建造成本

  • Erstellt am 2025-05-02 19:20:23

ypg

2025-05-05 22:24:35
  • #1

这就是小小的区别:有些人在机遇出现后敢于行动并愿意去识别它们。

而有些人可能有机会,却无法走出舒适区。反而选择抱怨。

二手房的情况也类似。
有些人把房子看作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潜在新居所:他们考虑能拆除哪面墙,如何摆放新的厨房家具,考虑家庭沙发放哪里,是否调换功能。然后估算搬家前后逐步要实施的改造,以及搬家期间可以住在哪里等等。

而另一些人则把房子当成唯一的问题:外立面没有符合2020年代流行的砖面颜色,户型不符合想要的标准08/15带直楼梯。相反,楼梯虽然吱吱作响,但却是一座与现在相比显得豪华的木楼梯,是真正的宝藏。根本不会考虑如何重新油漆,因为Pinterest因算法问题根本不会展示这样的内容。抱怨着面对这些“老土”的特征,却不懂得欣赏和看到如何用自己的两只或四只手,用染色剂、清漆、油漆、地板覆盖材料做出时尚的效果——这是任何网红都会羡慕的。有些人天性就是把一切都看成黑暗。把一栋特别的老建筑变成普通的新楼当然比普通的翻新要花更多钱,所以二手房在他们脑海中变得不成比例地昂贵。
撇开这些不说,新建房的隐藏费用很快也会被遗忘。人们说老房子贵是因为新建的附加费用和室外设施还没算进去。
那些缺乏创造力的人是无法令人羡慕的。他们往往自己挡住了自己的幸福。
 

Arauki11

2025-05-05 23:19:07
  • #2
相关情况如下:
我们最近去奥格斯堡拜访了一位朋友。她大约两年前离婚后,在当地一个县城的边缘买了一栋老房子。她的自有资金很少,这栋需要大量翻修的老房子大约花了17万欧元。
我现在看到房子,也看过购房前的照片,很惊讶这位五十多岁、独身且在社会工作领域工作的女性,居然能在带着一位朋友(多面手工匠)一起看房后直接买下这栋房子。我自己可不敢这么做,虽然我觉得自己挺勇敢。
房子靠近一条稍微有些车流的马路,但她有一块原生态的土地,整个房子看起来像所谓的“女巫小屋”。二楼的门高为180厘米,二楼只能通过一座简单且无扶手的木楼梯到达,我得弯腰通过,二楼的层高大约200厘米。她把卧室部分楼顶拆除,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开放空间。暖气是新的,老旧的门被重新粉刷,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改换了新的门。所有天花板只是简单涂刷,外墙部分用简单的木板覆盖,客厅里有一个炉子,其他地方是暖气片。
她只做了真正必要的修缮,包括让房子看起来整洁,屋顶依然牢固,厨房是新的,地板铺了便宜的瓷砖。没有地暖,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保温效果不佳,必要时她也会穿毛衣,卫生间古朴,门很普通等等。房子里的所有东西都不同于理想中的梦幻房子,但它依然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家,绝非抱怨或迟疑的产物。
这也可以说是“运气好过于理智”,但我认识她数十年,知道她真的是亲自动手,不坐等机会,因此“强迫”了自己的好运;购房后她已别无选择。
如果她七年后退休,房子就能还清,她的预算算得很清楚,没有遗产。她目前正在一周的经济型海边度假,之后会来看我们。她必须精打细算,并且确实这样做了。
我已经多次去她家,常常赞叹她对这栋约建于1950年、曾经破败不堪的房子的改造;我在那里会立刻感到舒服。孩子们和他们的朋友们都帮了忙,修缮也是按她们的能力完成的;没有一丝奢华,但她拥有一个漂亮且有品味的家。
当然她也可能运气不好,但我从未听她抱怨。即使离婚前,她老公破产时住在一栋时髦的被动式新建房里,但她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出击,也懂得取舍,这帮她取得了这令人钦佩的成功。熟人都建议她租一套两居室公寓,而现在她年老时会拥有一栋无债房子。
我知道她为什么是我的朋友,她从不抱怨,也不把短期的生活困境归咎于世界经济或政府,而是自己照顾自己。她的孩子们也如此,乐观开朗——我喜欢这样的人,非常敬佩她!我们也会互换房子和车,而不是去奢侈旅行,当今时代有很多通往罗马的路。
 

Haus123

2025-05-06 07:50:12
  • #3
这倒也不错,不过altai自己都说过“现在我已经看不到机会了”。除了她无可争议的勤劳,独自养活两个孩子之外,她自己也明白,现在新建房子根本不可能了。拿她作为例子,说现在依然能做到,这其实是对现实的扭曲。

你们所有的例子,甚至你们自己的房子,无论是二手还是新房,现在都会更小一号,或者根本就不会存在,除非你们本来就有现成的自有资金,或者确实是在40年前建的。这是事实,你们那些流血流汗的陈词并不能改变这一点。顺便说一句,二手房也绝不低人一等。只不过我们这里谈论的是第一代人,他们的居住条件将比他们父辈更差,且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当然不包括战后时期及其相关的破坏)。更严重的是:无论个人是否需要新房,总有人必须建新房,否则居住空间将比现在更加紧张。而且这些居住空间必须有人能负担得起。恰恰是这一点你们没有理解,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不必在慕尼黑一个三居室里和五个人挤着住,付出双倍租金。顺便说一下,这种在这里被吹捧的90年代排屋,在西德的大都市圈里可不是40万欧,而是80万欧。大家可以自己算算贷款额度。剧透一下:需要两个像altai这样的人,还得有父母的支持。也许这足够了,但买新房就不够了。新房留给谁?很遗憾,没有人了,局势只会更加恶化。

是的,抱怨无济于事。但指出社会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不过现在的房主们不需要关心这个。有人(并非针对个人)可能暗暗为这种情况感到高兴,因为紧缺会让房价继续上涨。
 

nordanney

2025-05-06 08:14:48
  • #4
你具体是根据什么判断的?140平米而不是170平米?普通电气而不是KNX?双车库而不是三车库?这取决于“都会”和周边环境。我甚至知道一些七大顶级城市的位置,这种情况是成立的,而且我自己就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房子几乎到处都有。这是我唯一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这也是今天建房对大多数想建房的人来说唯一还能接受的点(除了过分的配置要求之外)。回归合理的空间利用。例如,过去30年里,人均居住面积几乎增加了40%(这不仅是愿望所致,也与单身住房增加有关)。而且90年代中期几乎没有人感到不满意。
 

Haus123

2025-05-06 08:57:35
  • #5
我怎么判断的?我观察了我个人环境中童年/青少年时期和现在成年后的居住状况。成年后,几乎没人还能负担得起新房,有些人只能买二手排屋(他们自己童年是在独栋住宅里长大的),还有些人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只能永远呆在他们那狭小的出租屋里受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抱怨。他们无法用自己的家庭维持那种他们小时候习惯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下降总是痛苦的。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这里总是扯到个人层面并被怀疑嫉妒是一种荒谬,只因为有人意识到了一个社会问题。我自己居住条件不错,经济状况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但我能比较客观地评估现实,而有些人在这里更喜欢自我慰藉于他们假想或真实的(我距离无法判断)成绩。

我不是根据140平米还是170平米,也不是根据双车位还是三车位来判断的。也不是父母那代人,而只是5-15岁年长一些的人,有幸比我们早几年出生。父母那代更像是婴儿潮一代,能从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建筑热潮中获益。诚然,这一切也不是白得的。这些人不是到25岁才毕业,也不是18岁就环游世界。我当然看到差异,但这不改变结果。社会现实已经改变了,除了几个双元制学位课程外,我现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办法年轻时能够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积累足够的自有资金,不用等到40岁甚至50岁才能建房。至少在那些房价高昂的地区是这样。是的,价格因地区而异,但收入也因地区不同。当然有例外,但高薪职位的大多数都在高房价地区。

顺便说一句,我也足够老,能从家里听到那些艰难年代的故事。当然,孩子的房间可以在无暖气的阁楼里。冬天(当时五六十年代冬天非常寒冷多雪)窗户结冰,夏天则是地狱般的酷热。当然,人们可以这样生活。但我们真的想回到那种生活吗,冬天多穿件毛衣?尤其是那些自己坐在温暖房子里的人还要去宣扬这套?
 

nordanney

2025-05-06 09:12:44
  • #6


相比今天,他们的居住质量差远了。你说的完全是胡说。

那么现在再具体一点。为什么现在的居住情况比以前更差?
 

类似主题
11.06.2013新建筑中的暖气片?13
05.10.2014无自有资金建房26
16.02.2015股权融资15
18.03.2015购买房产可行 - 带有建设储蓄作为自有资金的贷款?12
27.12.2015房屋规划到底现实吗?31
28.02.2016买房,翻新还是新建?41
08.05.2016翻新与阁楼扩建:KfW?经济性与新建的比较?18
15.04.2016现有物业的扩建和部分现代化费用32
25.04.2016高自有资本,低收入:建造还是不建造?47
10.01.2017没有自有资金的建筑融资,但有其他负债36
06.04.2017没有自有资金建房?55
14.01.2018自有劳务 / 新建工程的附加费用15
23.10.2018三胞胎出生后的新建工程。期待你们的想法。50
24.10.2018决策辅助:为独栋住宅进行特别偿还还是积攒自有资本?23
17.05.2019新建 - 我们的财务预算包括哪些内容?77
05.09.2019现有旧物业旁的新建工程10
07.01.2020亲爱的旧有建筑,含改造或新建37
26.02.2022是还清半独立式住宅的贷款,还是投资于(雇主处的)新建房屋?14
11.06.2022信用与股权的使用41
23.01.2025新建楼盘还是现有房产?房子还是公寓?15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