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dreck
2025-05-04 12:28:42
- #1
为什么这没有意义?人们会保留建筑骨架,这至少节省了宝贵的资源,因此比立即重建更合理。但旧电路总不能用一辈子(法律上如果某处必须改动的话),到头来如果只是为了美化外观换掉旧地毯也没多大意义。那时你就进入了核心翻新阶段,财务上往往是一笔亏损生意。
什么算是半新的房子?我们用一个简单的逻辑试试:我们有一栋房子,配备小型散热器,采用60度的供水温度。对燃气锅炉来说这没问题。对热泵则不然,因为这样效率不高。你真的想高效运行热泵,因此把温度降到35度。温度低了25度,热源从哪来?之前需要60度正因为散热器的大小按此设计。通过减少夜间降温、全开全屋散热器根本补偿不了。最多可以降低室内温度,但舒适度大幅下降。这就是你要做的选择。不,我会选地暖。翻新还能带来更多舒适度。给外墙保温以保留旧散热器,从节能潜力看成本太高,且舒适度提升有限。只有当立面本来极其老旧时才考虑这样做。地下室和屋顶可以理解,但后者也只有在屋顶本来就该修时才做。
我已经做过两次了。包括电路,但未完全拆除。开槽后再批嵌。然后铺瓷砖胶和涂漆。没什么难度。找平层可以保留。如果非要地面采暖,也可以装墙上。
我自己有一栋60年代的房子。前任房主给墙体做了3厘米保温。我自己给地下室顶板和二层做了保温。尽管门窗还是90年代初的,我在外界气温零下11度,室内21.5度时,以40度的供水温度运行全屋供暖。
散热器并非总设计为60度。关键词帮助理解:有针对性地消除热桥和漏风,热平衡调整,全天候模式下尽可能降低供水温度。我断言大多数供暖系统都没合理调节。这是用户错误。
然后有针对性地更换散热器。如果实在不行,还有对流式散热器可选。
对我来说,半新房是90年代中期的房子。那时屋顶已经保温,窗户的隔热性能约为1.1。电路也符合要求。这已经够现代,且价格合理。至少在下萨克森和新房相比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