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人们永远不会完全达成一致,因为一切都太个性化了。
在接下来的话里你写道“我们大家都同意……”,但我几乎要在所有点上当场反驳你。
反驳是可以的。我试着回应一下你写的内容。
风险不取决于购买价格,对我来说风险唯一是能否再次售出,如果发生灾难的话。500,000欧元在偏远地区可能卖不出去, 在慕尼黑则是无风险的便宜货。其他风险例如工作有关,但不是房产价值的问题。
我说“总是有风险”并不仅仅指房子的价值……更多是指整体状况。疾病、失业、离婚、压力等等……
此外,你拿偏远地区和慕尼黑比较,有点站不住脚。
因为如果我今天能在慕尼黑买到50万欧元的房子,那一定有原因。邻居地段有垃圾场?规划对面建机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转手卖出,即使价格便宜,也不会瞬间成交。所以,风险永远存在。
或者像我个人那样,买到性价比极高的房产,那种情况这里就暂且不提。
不公平的比较。2居室租赁公寓和2居室自有产权公寓怎么比较?也有人不想也不需要花园。我家里有个白手起家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他就是租房住的。
请你不要忽略我写的……
因为我写的是:我们大家都同意,原则上
或者论坛中的大多数人,如果自己负担得起,住在房子里比住在阁楼的两居室公寓更有乐趣?
我的意思主要针对论坛大多数用户。我几乎不相信这里会有更多用户愿意住公寓而不是房子。
此外,我也不认为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会主动选择找一个顶楼公寓,夏天像猪一样热,冬天像猪一样冷。
不,我们永远不会就家庭开销数字达成一致。举例:我们的车费是250欧全包,我们还会买便宜货。这样一来买房就多出500欧。哦,这里可以没完没了争论下去。
嗯,确实没必要纠结小项目争论……但当我听到车费250欧全包,我当然会警觉,觉得这数据有美化成分。但也不能完全确定。
修理基金、磨损、冬夏轮胎、空调滤芯更换、保养、可能的事故自费部分等等,这些算进去……250欧全包确实很紧张。
而且三个人肯定得吃三人的量。你当然可以买便宜的……但也可能你比我说的预算还少呢,那就不匹配了。
所以,我这里给的数字并不是细致精确,而是范围估算。因为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但是规模感还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人在慕尼黑月收入4千带老婆孩子,开销和同样4千收入在开姆尼茨带老婆孩子是不同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我们可以简单给出一个规模感……譬如说什么都付完后斯图加特还剩500欧,莱比锡剩300欧,汉堡剩1500欧之类。
首先得统一计算基础,什么叫“月底余额”?包括假期和储蓄吗?如果包括,即使只有1欧余额也能轻松买房。大修一开始没有,新车500欧全包已经算进去了。还能发生什么?我一生从没突发过需要四位数现金的事。
我说的“持续成本”指的是每月固定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房产税、广播费、保险、车款和保险等等……
但我们原则上可以就某个数字达成共识,这没问题。
举例,所有费用都包括,除去房子维修备款、额外养老储蓄和假期花费。
至于你问什么时候会突然需要四位数现金……
你以前也没长时间住过房子,这事发生起来还是挺快的。
这里还有几个例子(请不要争论理由,这只是例子):
- 女儿想去美国学生交换
- 想买个MacBook Pro
- 想装壁炉
- 想买个拖车把花园垃圾运去回收站
- 补缴税款
- 洗衣机和烘干机同时坏了
- 度假时想带家人临时考潜水证
我能想到好多需要突然四位数现金的事情。
而且应该做维修基金。即使新房开始不用动用,也是为将来准备的。比如说五到十年后。
度假和储蓄算进去了?如果算了,哪怕剩1欧也能安心买房。
当然,如果你不追求生活质量,不交际,也不讲究自由和快乐,1欧余额就能撑着房子一辈子了。但那不是我的生活方式。
不过这事见仁见智。
Tassimat,这条回复并无冒犯你的意思!只不过表述时有点直接。没有恶意。
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