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ai
2020-07-28 09:56:06
- #1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反而不太推荐Riester的那些东西。
十五年前我签过一份合同。那时候只有普通的养老金。如果情况变化了,要每年报工资,保险公司弄丢了正常向ZfA申报我的孩子,因此没有儿童补贴,但我的缴费却按儿童补贴减少了,所以我缴少了,甚至我自己的补贴也被减少了。补贴和税收优惠是这套体系唯一值得考虑的地方。
无论如何,现在我为了盖房子提取了资金。一开始是纸面工作,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拿到钱。现在ZfA要我提交材料,证明资金按规定使用(这还好,但又是一堆纸...)。结果发现,按ZfA的数据,发放金额几乎是我实际从提供商那里拿到的两倍!!!我现在正在查这差异来自哪里。要是提供商拿走了将近一半……(佣金和管理费得付!)这在我看来完全违背了初衷……我当初如果每年把钱放到银行账户里,反而更划算。
最后一点:我必须“永远”住在这房子里,因为补贴只针对自用房产,要么就得退补贴。(另一种选择是买个新房自己住)至于最后要为住房资助账户缴多少税,现在没人能估计。
我的总结是:麻烦多,收益少,纸张多,长期限制多。
总的来说,我也会考虑普通的等额本金贷款。每还一欧元贷款,就能省利息,而建筑储蓄合同几乎没利息(我有份2018年的,利率是0.01%),导致一方面贷款利息还着,另一方面账户里又有闲置资金。必须非常仔细算账,才能看值不值得。如果女朋友也有收入,贷款和收入比较合理,我觉得挺好。
十五年前我签过一份合同。那时候只有普通的养老金。如果情况变化了,要每年报工资,保险公司弄丢了正常向ZfA申报我的孩子,因此没有儿童补贴,但我的缴费却按儿童补贴减少了,所以我缴少了,甚至我自己的补贴也被减少了。补贴和税收优惠是这套体系唯一值得考虑的地方。
无论如何,现在我为了盖房子提取了资金。一开始是纸面工作,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拿到钱。现在ZfA要我提交材料,证明资金按规定使用(这还好,但又是一堆纸...)。结果发现,按ZfA的数据,发放金额几乎是我实际从提供商那里拿到的两倍!!!我现在正在查这差异来自哪里。要是提供商拿走了将近一半……(佣金和管理费得付!)这在我看来完全违背了初衷……我当初如果每年把钱放到银行账户里,反而更划算。
最后一点:我必须“永远”住在这房子里,因为补贴只针对自用房产,要么就得退补贴。(另一种选择是买个新房自己住)至于最后要为住房资助账户缴多少税,现在没人能估计。
我的总结是:麻烦多,收益少,纸张多,长期限制多。
总的来说,我也会考虑普通的等额本金贷款。每还一欧元贷款,就能省利息,而建筑储蓄合同几乎没利息(我有份2018年的,利率是0.01%),导致一方面贷款利息还着,另一方面账户里又有闲置资金。必须非常仔细算账,才能看值不值得。如果女朋友也有收入,贷款和收入比较合理,我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