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坛里的浅紫色平面图曾一度断货了 ;-) 现在又有了。所以当建筑师的创意不够亮眼时,就不会完全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一个建筑师把他的核心能力放在哪里,经常(但不是总是)可以从他的眼镜和车子上看出来,说得好听点就是“没标准”。
好的,搜索让我明白了——现在我懂你的提示了 :).
我认为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更多是在第6阶段。在自定义的施工描述里根本没有补充,因为一开始就写好了大理石应该含有多少丝绸成分 :)
如果你本来就要做到第6阶段,那接着再做第7阶段和第8阶段实际上就很蠢,不是吗?但如果我们真和建筑师走完整个流程,又会面临价格不断上涨的风险。
你怎么看?
你会通过在第7阶段把工程总承包(GU)委托出去,然后从那时起和他谈价格保证来防止这个问题吗?
让我奇怪的是,在我们和提到的建筑师的初次会谈中,基调是我们可以用60万欧元建一个大约140平方米的房子(没有地窖)。而在和成品房供应商的预谈中,他们每次都说没有地窖也可以做170到180平方米。
有人甚至说,房子大了或小了10平方米并不会差太多(大约16,000欧元)。
如果我笨笨地计算,170平方米乘以3000欧元,结果是51万欧元——完全在我们预算内。
另一种选择是135平方米乘以3000欧元是40.5万欧元,加上12万欧元的地窖一共是52.5万欧元。附加建筑成本据我看已经算进了每平方米的价格里。
我的思路哪里错了?
建筑方式一开始是开放的,但在初步设计阶段结束时必须确定下来,因为设计阶段已经很具体了。找“砖砌”建筑师最容易,因为这是最普遍的——砖的种类不影响规划网格等,外墙都是相互嵌合的。
而“成品”房屋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习惯的梁柱间距、墙体结构配方和外墙拐角的优先规则。建筑师必须熟悉制造商的建筑系统,不能轻易套用于竞争对手的系统。此外,了解细节知识也很重要,而制造商一般不愿意广泛传播这些知识。
这最终——撇开制造商和建筑师间合同关系不谈——是变成一个“内部设计师”的角色。基本上就像砖砌总承包商手下的绘图员——只是距数控铣床的距离更近一些。
好的,明白了。遇到好的、受过培训的成品房供应商建筑师可能性不大? ;)
反过来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给成品房供应商指定期望的平面图,至少房子的布局能有个比较。
我今天已经在另一个帖子回答过了:
明白了——不过你这回又是以实体建筑为前提,对吧?我们的想法是委托第1到4阶段,然后用成果去找成品房供应商。还是你说的是“自己动手做出请求报价”的笨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