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一个地下室,而预制房屋供应商不提供地下室——这会成为选择时的淘汰标准吗?
在我看来,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对地基板的情况同样适用:始终将其纳入房屋供应商的责任范围内。
我们也已经和一位多次被推荐、以非常准确的成本估算著称的建筑师交谈过。
哈哈,简直就是 认可 ;-)
那就选他吧,没得更环保了!
(如果他设计不行,那淡紫色的平面图就会回来了)。
我们理解选样可能是个陷阱,
“选样”和“重新选样”逻辑上只存在于总承包商通常依据自己的建筑服务说明书执行的情况。这样一来(不论建筑方式),所有大型供应商就都被排除了。但与建筑师合作时,人们通常都会制定自己的建筑服务说明书。
我们注意价格保证期限要比施工保证期限长。
这点在所有建筑方式中都是如此——注意避免 效应 ;-)
2. 分项发包:这里(或建筑师)会根据需求进行招标,然后将各个工种分别发包给报价最优的工匠。
关于此有两点要义:1. 分项招标并不排除总承包商报价。2. 何为最优报价,只有通过专业的招标——详尽的工程量和数量核算等——才能确定,这是关键所在。
预制房屋制造商也是总承包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原则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同。但关键在于,一方面常规标准应符合你们所需标准,另一方面你们后期也要尽量少做选样,因为选样在总承包商那边相当昂贵。[…]
长话短说,仅仅因为名字中带“预制”,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预制的。价格保证总是依赖于具体包含的内容。
直接贴入诗集吧!
抱歉,我实际上将预制房屋供应商和总承包商等同使用了 :).
我们偏好用总承包/总控(GU/GÜ)(这两个有什么区别?)来建房。[…]
如果这里不方便,也欢迎私信。
我们总是乐于收到推荐。
那请告诉联系方式(我的可以搜索“11ant gmx”找到)。预制房和交钥匙房可以放在同一类别里,“施工方自行负责”的差异基本相同。你们的偏好最好是“无”,让招标结果指引你们。
总承包商至少会用自己的工匠亲自承担一个工种。
这主要是手工业法的原因。最普遍的总承包商类型是作为泥瓦匠和混凝土工匠师傅的建筑承包商,但也确实存在信箱总承包商(他们自称为建筑师总控,总控),不过这里也有带自己队伍的。
我们没有和Schwörerhaus / Weberhaus 交谈,因为它们都缺少安装层。
请不要幻想这意味着之后拉电缆会轻松无难度!
不过,预制房专家确实认为,可以让自由建筑师来做房屋设计,然后拿着设计去找总承包商。
在叠石房屋圈内,这确实是最佳路径,但对于“预制”房屋(无论墙材为何)来说,这很难实现,那木屋只能由自由木工师傅完成(或建筑师必须非常了解该系统)。
我感觉总承包商更好。只是分包商我觉得比较难,因为可能也没有发言权选择分包商。
如果你想选择真正执行的承包商,必须分项招标(甚至排除总承包商)——但我总体看来,这对首次建房者没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