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ant
2024-10-28 16:28:25
- #1
啊,也就是说,实际上在流程的早期阶段就把结构承包商筛选掉,然后确定一个来支持,但不承诺建造。之后正常招标。
不完全是。不是筛选,而是根据他们的回复在决策时做出判断,并根据偏好与哪些候选人合作建造来调整后续计划,同时在墙体构造中考虑这一点。既不承诺也不拒绝,在后续招标中“正常”进行,是的。只是让他们解释墙体构造,并在后续计划中加以考虑,例如:
砌体的具体细节至今未讨论过,
其实已经讨论过了:总厚度46厘米,17.5厘米结构砌体层,11.5厘米外饰砌体层,中间预计有绝缘层和空气层,总共17厘米(车库如果是冷库则不合理,可能需要在角落细节处设置外饰层和贴砖之间的过渡)。总体尺寸460不符合节奏。候选A建造的是425厚度(符合节奏),但绝缘层和空气层总厚度少3.5厘米(或者把结构砌体当作15厘米的加气砖,则绝缘层和空气层总厚度少1厘米)。在这个例子中,这意味着用热阻更高的绝缘材料来弥补厚度不足和结构砌体U值较差的缺点。他的具体方案需要询问(这是产品信息,不是复杂的咨询)。候选B和C建造厚度490(也符合节奏),占用室外墙更多的底面积,但整体结构空间更大。候选B采用24厘米结构砌体层,绝缘层和空气层总厚度比候选A少3.5厘米(后果相同)。候选C保持架构师方案中的结构砌体层,绝缘层和空气层多3厘米。不需要更多空气层,因为现在这通常只作为缝隙存在,可以使用同厚度但导热率更低的绝缘材料。候选D建造总厚度440,比如像架构师方案那样不符合节奏。他具体选择哪种方案需要进一步询问(也是产品信息,不是架构师咨询)。
所有使用不符合节奏总厚度的承包商都面临必须决定采用哪一砌体层符合节奏(另一个层次则需调整)。这可以通过锯切实现,这类承包商的结构砌体通常用加气混凝土,则外饰层可能作为主层。或者通过外饰层中不规则砌筑实现,但这排除了使用通用施工辅助工具铺贴砖块,且价格敏感的承包商很少采用。那时,结构砌体层可能作为主层。
或者回应是:“啥?我们无所谓,随您想要什么尺寸都做。”这时我的忠实读者马上知道“赶紧跑(然后真的:筛选承包商)”,因为这会直接导致一场充满偷工减料和不合规尺寸的混乱大战。尽管多元和包容性存在,仍然存在“客观错误”的答案。我会在决策阶段将此评估,并推荐业主在后续招标中不再考虑该承包商。候选A至C(如果候选D给出合理答复也行)可以参与最终竞争。
因此,我也会明确期待你的架构师对墙体细节给出明确说明。耸肩是“错误答案”,会让我在面团静置期后,不再与其进入模块B或第三阶段工作。面团静置期通常比同时进行的决策阶段更常导致架构师被筛选淘汰,(两者的“筛选”都指在选拔中被淘汰)。
我只知道其他建筑标准采用的是拉伸式砌筑(错开四分之一砖长)。
错开四分之一砖长是相对于什么的:相对于下面邻层?这会导致砌缝图案呈现阶梯状?
你应该明白,这可没那么简单,必须不断仔细审查细节。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但也会一直出现新的错误答案,是随行的专家还未遇到过的。对外行来说,往往很难辨别——然而出问题的是他,还得为可能导致的建筑质量问题买单。
这也应当清楚解释为什么我作为顾问采取预防性的工作方式,而并非也同时担任专家,因为后者往往只剩哀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