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能负担得起这个吗,银行会支持吗?

  • Erstellt am 2025-04-20 22:51:11

HilfeHilfe

2025-04-24 07:04:22
  • #1


正确,能够支付120万买房的人也许会选择更高一级的房子,或者变得挑剔。说实话,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因反复的压力要将价格向上调整40万。
 

Haus123

2025-04-24 07:39:45
  • #2
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我认为这个事情在金钱上毫无意义,情感上也很冒险。但是谁在消费上花那么多,觉得值得,那就随他去吧...

我不了解楼主的背景,但这里论坛上的nordanney总是喜欢淡化职业风险。我们这里曾经有一对奥迪夫妻,想建一栋比必须的更大的房子,但建房只能靠两份奥迪工资支撑。一两年前,我因为敢说这些工资不是理所当然、也不可能永远稳定,就被骂成异端。现在是2025年,奔驰正在向所有4万名行政员工发出遣散费的报价,只因为他们想尽快砍掉尽可能多的员工。不,每个奔驰的控制员,或者说会玩Excel的人,并不会在别处拿4500净收入去做以前只需培训的简单行政工作。不是每个高收入者都真有生产力,个人感觉和事实之间往往相差甚远。顺便说一下,50万的遣散费只有老一辈人拿得到,年轻买房族拿不到,大半还得交税。今后有些地方肯定得大幅缩减规模。顺便说一下,博世旁边也关了整个工厂,Volkswagen的惨剧在媒体上已经报道得够多了。中国人确实更便宜,且现在技术也更好。印度也在逐渐赶上。

是的,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即便失业,买上千万的房子也不会被迫破产。但房产价值也可能下降(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经济不确定性还被遗产资金大幅抵消),加上花掉的购房附加费用,经济下滑时会非常痛苦,最坏情况下也不一定还能买到适合家庭的好住房。那么,早早还清贷款去“生活”,边积累充足的流动资金(股票),你就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而千万豪宅则会消耗一切,除非它能变现。那时如果你突然遇到打击,也不会那么痛苦。少去几次餐厅或是去更便宜的地方度假,虽然不好受,但还能忍受。必须离开熟悉的家,那才是真的痛苦。但:每个人情况不同,也许一切都会顺利。
 

MachsSelbst

2025-04-24 08:54:11
  • #3
是的,我也不是坚决主张一个家庭即使有一方失去收入也必须能独自负担房屋贷款的人。但如果最后有50%的家庭净收入都花在贷款和附加费用上,而且根本没有为维修/翻新留任何储备,那就非常紧张,而且是勉强维持的状态。尤其是,没有必要这样。你已经住在一所独栋住宅里,只支付了家庭净收入的25%。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至少应该考虑到,集体合同也不能防止被解雇。2024年圣诞节前夕的大众汽车事件应该是一个警钟。那次还算幸运,但下次就未必了。

而且必须明确指出,不同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差别很大。作为外勤员工、轮班员工或研发人员(缺乏专业人才或者没人愿意做),我会远没在行政部门或那些“流程维护”人员那样担心。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在这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市场上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学术型空谈者的需求也并不缺乏。
 

Allthewayup

2025-04-24 09:00:31
  • #4


你可能误解了最初的帖子。为此澄清:新房已经完全建好。我们不会再重新建造,因此也不存在“重复的压力”。
 

nordanney

2025-04-24 09:22:32
  • #5

不,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在这个市场里,你不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有专业的经纪人。

我有足够的同理心。我只是理性回复。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使讨论跑偏的问题。高风险因为高贷款。对此,我依然理性地说“NO”。 可以很安心地持有资产,不用为生计担忧。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房地产和高数字的情绪。但那是且始终是情绪。

我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类比和轻视。比如,你也可以针对严重暴力犯罪做统计,显示如今德国的危险程度与20年前并无显著差异。但对此很多人的感受却不同。这就是情绪。

绝对如此。

如果经纪人每天收到数十个房屋询问,那就是另一回事。那不是管理,而是机械地处理询问而已。
当我卖七位数的房屋时,我确实有名单。投放广告在平台上的费用是四位数以上。这是严肃的工作投入。


但如果最终每月生活费剩1500欧元或超过4000欧元,那就是不同的情况。“紧张”在每年5万欧元生活费的前提下有些言过其实(这在税级1里意味着你需要赚近10万欧元的毛收入)。有些人来到论坛,他们的净收入就有这么多,这还得支付房贷和生活费用。
 

nordanney

2025-04-24 09:39:45
  • #6

你知道大城市和大都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或者发展趋势吗?尽管有危机,那里的市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房价已经持续大幅上涨。位置,位置,位置——一如既往。
如果你用四三十多万还找不到房子——那你肯定已经失业且不受地域限制了——那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稳定工作的时代早已过去。

既然已经有合适大小的租房,为什么还要买或建房?为什么非得冒着房产“集中风险”,而不理智地理财?
房子是情感,但财务应保持理性。

最后, 得决定这栋新房对他(或他们俩)来说值多少钱。但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人生风险。
 

类似主题
30.10.2008信用与现金支付15
03.11.2008学生能获得贷款吗?20
26.10.2013拥有马匹/年龄是否会影响获得贷款的机会?10
25.01.2014融资:KfW公寓贷款的重组18
18.03.2015购买房产可行 - 带有建设储蓄作为自有资金的贷款?12
28.09.2015是增加贷款还是出售?22
11.09.2018用贷款买公寓并出租37
06.10.2016作为股本替代的出租公寓11
04.05.2021业主经纪人 - 好处 / 优势?153
15.08.201846万欧元的产权公寓,贷款期限37年?29
24.04.2020中介如何协商购买价格?43
28.10.2019通过业主委员会或经纪人出售产权公寓55
27.07.2020通过抵押奶奶的住房融资12
05.01.2021在父母家改造公寓——贷款,自己并非房主?11
14.11.2021二户住宅的公寓竣工后立即出售34
11.06.2022信用与股权的使用41
26.09.2022出售公寓并接管住房贷款可行吗?16
05.08.2023以低于市场价购买父母的公寓19
10.07.2024土地融资,可变贷款?20
06.07.2024通过经纪人进行贷款中介1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