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需求是不同的,地板采暖并不适合每个人。
但根据我的经验,很多时候问题其实在于那些旧有的偏见,比如“脚会变粗”、热量积聚等等。然而,经过正确调节后,这些问题与现代地板采暖完全无关。
不可否认的是,系统存在惯性以及炉子的相关问题。使用炉子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而惯性几乎无法消除。
这里又传来了许多道听途说,导致传递的知识很有限。如果地板采暖以低供水温度和小滞回控制运行,是绝对感受不到热的。我们整个冬天(无太阳照射)底楼始终保持22.5度,地板即使是瓷砖也是中性温度。我用地板采暖加温控制两个月了,将滞回调大,地板确实会变暖,这点没错。但如上所述,这种设置是不正确的,因为我需要用光伏电力来支撑。此外,这也只有部分与现代技术有关。隔热差的建筑需要较高的供水温度,这样地板才能暖和。但通常暖气系统设置很差,加之业主不懂行,设置往往多年不变。我是第二年才将供水温度降低了5摄氏度,并对暖气系统进行了正确调节。我的一位邻居到第五年都还没有做任何调整。
关于壁炉,是的,我们有一个7.2千瓦的壁炉,我从未在壁炉和地板采暖同时运行时需要开窗通风。可能是因为底楼和楼梯间都是开放的,但我猜测是那些不依赖室内空气的双烟囱把大部分热量重新排出了。情况已经不同于过去,因为空气从室内被抽走,热量也更容易散失。
我们的壁炉是持续运行的,早上5点开,晚上10点关。最高温度是26.8度。
使用ERR模式运行的人无法优化自己的暖气系统,当然也会因为关闭采暖回路而产生壁炉问题。
但那是另一个话题,有专门的帖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