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确实是对的。这是进入系统的唯一途径。没有其他方法。(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有,比如凭重残等级。但那样的话确实会变得荒谬 )
他真的对吗?请思考一下,如果生孩子这件事不顺利怎么办。也许在这里一些人的理想化世界里不会发生,但对我认识的至少两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这些受影响的人就不允许有建房的愿望,或者这会变得更加困难,是这样吗?
除此之外,生活方式是私事,非常个性化,不能简单地用“你干嘛那么难,生孩子不就好了”来一笔带过(社会关系和/或责任:关键词是照顾父母……)。另一条同样无意义的建议可能是:“那你就赚五倍的钱,这样才能和新富阶层竞争。”这也没什么帮助。抱歉,如果这听起来有点激动,但面对这样极端简化的“其实一切都很简单,你干嘛那么难”的建议,我真的很难保持冷静。
我觉得通过激励项目支持年轻家庭的初衷很好。只是怎么做是个问题。我认为当地人优先模式是善意的——但常常结果适得其反。我也认为先盖房子再组建家庭是合理的。为什么只有在已有孩子后才享受补贴,而不包括把生孩子规划为生活设计固定组成部分的人呢?
关于这些模式的问题也已经提到过:年轻家庭承担不起责任,或者地方政治中的关系网破坏了“公平”分配……关于积分制模式再说一句:孩子超过4岁还会扣分,怎么支持年轻家庭呢???
另外一个印象是:有些人似乎因为收入不错,所以带着嫉妒的眼光看待整个问题。这只是印象,如果你从昨天晚上开始连着看四页帖子……
关于当地人优先模式再说句。引用:“住宅用地的分配分为两轮。第一轮为抽签,仅允许以下申请者参加:
– 目前或曾经在 ******** 县居住的申请者,或在该县有工作。
– 申请者必须是成年人。
– 参加抽签需提交书面申请。
– 如果多个家庭成员重复申请,在申请人数超出名额时,抽签只考虑其中一份申请。”
我们这里的情况(Fürth/Erlangen)就是这样。
这里到底哪里体现了对家庭的激励?
我们四年寻找经历了几乎所有情况。从一些先搁置一周再通过竞价推高价格的报价,到四位数的平米标准价。
最终我们很幸运,因为在那个实行当地人优先模式(见引用)的建设区域里,卖给地方政府土地的农妇自己卖出了四块地产,比政府价格高出约150欧元/平方米……
作为一个15年前从汉堡郊区搬来弗兰肯地区的人,和一个弗兰肯人女子结婚(但她不来自那个县),以及一个人口仅有3000的以农业为主的小县,我真希望这里有专家能解释一下,怎样才能在那里买到地建房组建家庭?
给提问者的一个观察:在纽伦堡/富尔特/埃尔兰根这地区,地皮市场同样非常火爆。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地块,但建房却如雨后春笋,而且一些新建筑区还有空地……很多地块通过俱乐部、消防队等关系暗中转手……要么更频繁地参与这些组织(这可能很难),要么找到空地的所有者亲自写信询问,反复向县政府催促,或者在当地超市的布告栏贴寻地启示。尤其在农村,很多地块属于年长者,他们往往对房产网站等不感兴趣,或者他们会对一封手写、友好的信件印象深刻,这样你就能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