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权衡建筑能源法与KfW 55、40及40 Plus?
“正确”在这方面其实没法做到,因为缺少必要的客观万能钥匙。除去已确认的事实与美好愿望之间的模糊之处,这个话题永远不能完全脱离个人立场来看待,难免会涉及某种意识形态,得贴上“可能包含主观意见”的过敏提醒标签。因此,对于各方宣称的推荐方案绝对“正确”的说法,请务必保持警惕。
我个人的看法在这里几乎没必要反复强调:这里的论坛搜索功能确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我的用户名与“WDVS”或“受控居室通风”结合使用时,仍能为搜索者提供指引。
客观上我无能为力 ;-)
但从统计角度来说,结合我在这个论坛四年的经历,可以大致总结出我部分观点得到较广泛认同,即:被视为相较于“仅满足节能条例”更具生态伦理价值的“KfW”、“KfW turbo”和“KfW双涡轮”等更高标准等级,总归是需要自己出钱的项目:这些都是带补贴的项目,按照其精神创始人的意图,旨在提供激励或推动自身观念转变——但绝非(也不应)让你通过利用这些项目“变得富有”。所以千万别抱有误解,认为申请更高标准的KfW等级补贴(或与附属单位等结合)能完全
覆盖所有额外成本,甚至还能有所“额外奖励”。
总结来说,我的观点是: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即使是为了避免担心努力不够以达成所有Greta目标,而选择建设等同于超高能效的附加热回收设备的Plus能耗房——但别做白日梦。记住Tim Bendzko的提醒,在拯救世界之前,“还得先检查148,713封邮件” :)
通过热复合系统可以用较薄的墙体实现KfW55,这能在我们狭窄的地块上多出大约1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
不行,根本不是那回事。我们说的是
三十六.五厘米的整块墙体,和由17.5厘米砖块加16厘米保温板共计
三十三.五厘米厚的墙体对比。以独栋住宅来说,你绝对不可能也决不会多出1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