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在现有建筑中,通过合理的投入实现良好的能耗是不可能的……
这里有两个模糊的定义。
1. 现有建筑:
指的是在1977年11月1日之后,即首个保温条例生效后申请并获得批准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一定的建筑标准,基本考虑了保温措施。因此,与能源标准较低的老旧建筑相比,此类建筑在墙体、屋顶、地窖、地面等部位通过增加保温材料提高能效的投资“合理性”较低。此外,这些建筑已经有较厚的结构,增加保温层会更困难,甚至不可能或成本极高。
所以,如果想将能耗降到很低,应该购买老旧房屋,或者在较新建筑中注意后期提升的可能性。例如,40厘米厚的墙体中已经含有5厘米的保温层,几乎无能为力;而24厘米厚的墙体还可以再加15厘米的保温材料。
正确的观点是,并非总是可行,必须看结构是否允许,但如果允许,改造也比新建便宜。
2. “良好”的能耗
何谓“良好”,何时算“非常良好”,又何时投入与收益不匹配?大多数现有建筑通过适度投入,即无需复杂技术,就可以达到每年100-120千瓦时/平方米的合理供暖需求水平。
相比年均近200千瓦时/平方米的平均需求,这只剩一半。相比新建筑,有时是它的两倍。什么是“良好”?
低于此数值需要合适的建筑结构,如上所述,并且没有上限(如被动式房屋可实现)。
您目标中对现有建筑改造的一大优势是,不受可再生能源供暖法或节能条例中新建建筑对一次能源系数的限制。
这样您可以实施真正节能的措施,省去那些让成本升高的项目(如室内通风系统等)。
改造费用高,主要是现有结构的调整,如室内布局变动、扩建、天窗等。但穿墙开洞是其中最经济的改造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