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很到位:
政府对光伏系统的补贴为0.00%……
什么?!
你到底相信可再生能源法定补偿——那保证20年不变的补贴——从哪儿来?这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且仍在运行的大型补贴项目!每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案附加费输送数十亿(!)欧元!
此外,KfW还提供贷款项目和补贴。各联邦州、地方政府和区域能源供应商也有相关项目。
不是电动车,而是迷你电动车……
……非常有趣。我自己订了一辆e-UP,但估计要到明年夏天才交付*哭*。
这正是正确的应用。用储能给车充电简直是胡扯——更何况大多数系统的放电功率非常有限。多余的电直接输给汽车,再由智能设备和良好的方案智能控制。
这才对,因为如今光伏系统不靠补贴也能划算。激励措施就没必要了。
用固定储能给车充电还行,如果你本来就有(已经装了)。专门规划这样一个系统,通常没什么意义。经济原因你已经提到了。储能根本无法提供电动车高电流充电。
相对容易实现的是余电充电。即电动车充电根据屋顶发电的多余电量做调整。这可以通过系统方案实现,比如昂贵的“SMA全套设备”(不过得大量充电才能回本),或者价格适中的openWB墙盒,或者“自制方案”,我就是用一个可控墙盒(不多,像我的go-eCharger)和一段软件实现的,软件从逆变器读取数据并智能控制墙盒。
最后且很重要的是,目前几乎没有车辆能将存储的电反向输回建筑。和电池回收一样,这还只是理论,将来肯定会实现,因为这整个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就是谜底!今年一月有超棒的折扣还有疫情奖励。总共超过11,000欧元。开过一次车,永远不想换回燃油车。太棒了。不过话题有点偏,想说的是目前价格大概如此……说不定太阳能也会有类似促销。
你选到了最佳时机(第一季度高额厂商折扣加补贴)。我订的e-UP从标价25,800欧元,经过折扣和补贴,加上上牌费,最终15,000欧元整。考虑到配置和性能,相较燃油车这价格无敌。还有税收优惠和低运行成本。简直划算。
其实这太疯狂了。你想想光伏储能系统每千瓦时很少低于1,000欧元,为什么车里却只花三分之一?还得考虑轮子、电机、座椅……
即使有6,000欧元电动车补贴,也解释不通?!
我是不是想错了,还是应该把电池从车里取出来做光伏储能用?
嗯,因为汽车现在有大量补贴。另外电池类型可能不一样,数量规模也根本不同。
我也凑个热闹。我的租赁合同12月到期,正在找接替车型。因电动车补贴,我看上了Passat GTE(混合动力),目前价格非常优惠。家里有光伏。可我一般20点后才回家,到那时充电就困难了。所以早上充电更合适。Ikea有免费充电点,我工作地点对面,可以白天把车挂那儿。如果不行,还能用汽油发动机。请问,纯混合动力相较非混动,若完全不用电,有没有续航方面限制?有人有经验吗?
这个方案在知名电动车论坛里会被先骂翻,然后被“分尸”,接着(本地零排放风格)被拖进村子游街,为什么?
主要是BEV和PHEV车主之间有分歧。后者被认为只是公司用车,基本不靠电池驱动,只图税收优惠。另一方面,PHEV又堵塞了BEV车主要用的充电设施。
再者,他们误以为充电是免费的。尽管存在免费充电,但那主要是超市的营销手段,且正在不断减少,因为被滥用(有人不买东西,坐车上蹭电)导致纠纷。
而且,我只能强调,充电位不是停车位。这也是充电位上“恨”PHEV车主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电池小、电流低,常常占着充电位却不充电,长时间停着。说清楚点:充满了充电就该腾出来!
更糟的,是有E牌照司机将充电位当成专属停车位,仅停不充(比如电量90%时插着充电障眼法也没充),这问题更大。充电位这样被无谓占用,APP显示空位,现场到达却没法充电,作为急需充电的BEV车主,这是最反社会的状态。
有些城市纵容这种现象,因为标志牌允许或设计不足。现在情况正变好,越来越多停车位标明只允许充电时停放。也就是说充满需移车,否则很快会被拖走。一些大城市已经知名地严查此事,硬核电动车爱好者甚至专门举报拖车。
总结:
如果你想买电动车(BEV或PHEV)只是因为哪里有免费电,那很短视。想避免充电点争吵,充满后尽快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