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比较:过去与现在

  • Erstellt am 2022-05-05 15:29:02

haydee

2022-05-06 22:10:03
  • #1
价格上涨和短缺早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她还没有搬进来那么久。 不能拿2021年之前的低价建筑来比较,不过 的态度能帮很多业主省钱。只需专注于自己的需求,隐藏杂志,加入务实的态度。
 

xMisterDx

2022-05-06 22:41:46
  • #2
你的比喻很不错,但并没有抓住这场辩论的核心。我的祖父在1955年建房,付出了大量大量的自力更生……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得不为这栋房子支付超过他年净收入十倍的费用……虽然大多数工作都是由朋友无偿完成的。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泥瓦匠、木匠、电工等。

当我在这里看到,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会请专业公司来做最简单的工作,比如贴壁纸和刷墙……有个熟人花了1.5万欧元装修Q3(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Q2已经非常好了)和贴壁纸……

这就不足为奇了……我祖父帮忙砌墙……帮忙做屋架……帮忙做天花板……每一样活儿都有参与。想象一下IT专家向屋顶工扔瓦片……这是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建房变得昂贵……因为没人再想“建造”了……大家只想“搬进去” ;)
 

WilderSueden

2022-05-06 23:06:48
  • #3
我们这里几乎到处都是Ott Haus。这可能是因为中介和市长有亲戚关系,也可能和Ott有关。除此之外,现在建房子的是来自本地和邻近城镇的两家建筑商,我的总承包商就已经算比较远的了,虽然他来自多瑙河谷,也算是附近。 我们看过的其他地区,也有很多Hanse Haus和Weberhaus的招牌,还有当地总承包商Redling。 我也是那种会找人刷墙和铺地板的人,虽然我本来是可以自己做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建筑地离住处很远。下班后赶紧做点事情是不现实的,往返需要三个多小时。对家庭也不友好。再加上这些工种在建筑行业里工资不高,所以我都交给别人做了。外部环境的工作我自己来动手,毕竟我住在那里。
 

xMisterDx

2022-05-06 23:14:37
  • #4
好的,可以理解。不过我无法入睡,除非每天都去“工地”查看情况。根据我的经验,工地负责人和验收员最多每周去一次。我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去看看……

我也真心为你高收入感到高兴。我每小时收入是3倍欧元的毛工资,我算过,对我来说请一位油漆工不划算。如果我努力的话,我可以做到几乎一样好……而且那多花的4周时间……如果有的话(工匠短缺)……也无法抵消这部分节省的开支。
 

bavariandream

2022-05-06 23:53:31
  • #5


那大概得看地区了。我的父母大约在千禧年左右建了房子,那时候我至少在我最亲密的朋友圈里是唯一一个住在新建房子里的人。我还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时候我挺尴尬的,不想让朋友们觉得我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我父亲收入很高,母亲做兼职工作。虽然我的父母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我父亲本来就是专业出身),但他们还是得勒紧裤腰带。因此,比如说就采取了露营度假的方式。

现在如果我跟我父亲抱怨物价太贵了,他根本不会当真,还会提醒我,他们那时候没有两辆新车,没有iPhone,也没有多个流媒体订阅之类的。嗯,他这话算有点道理。;)
 

ypg

2022-05-07 07:44:55
  • #6


没错:交钥匙工程 ;)

我也有种感觉,好像没人再敢自己动手了,根本不会了,或者甚至觉得邻居会怎么想,觉得自己请不起专业人员了 :(
连“种棵树”都要请园林绿化工了。
迟早孩子也不会自己生了 ;)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