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alkeeper
2019-05-27 10:48:59
- #1
大家好,
也许有人已经看过我发的帖子,内容是关于我们必须或者说可以自主管理建造自己的排屋尾端住宅——这要看不同的角度理解。意思是说,我们将在莱茵-内卡区的新建小区购买一块排屋尾端住宅用地(215平方米),并自行建造——不过需要和我们两边的排屋邻居协商。
社区的期望是,土地通过“本地人模式”出售,理想情况是大家组建一个完整的多家庭住宅组一起申请,然后由总承包商(GU)、总监理(GÜ)或者建筑师负责建造。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有单独申请者,现在也有了建设者。
拿到地块后,邻居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开始协商一些事项,比如屋顶形式、有无地下室等。大家很明显想按自己的想法来建房。但最后还是达成共识,住宅组整体采用坡屋顶,屋顶坡度在35至40度之间,在这5度范围内可调整。
我们作为尾端住宅将不建地下室,中间户和另一端住宅则建地下室。这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做深基坑,或者干脆不做,而中间户需支持我们,因为我们将先动工。目前达成的协议是,我们将直接承担更深基坑的费用,因为后期邻居为支持我们的房屋所付出的费用会更高。
我们现在正接近与总监理签约,土地公证预计六月底,计划今年秋季开工;周围建区还有多个自由规划的住宅组正在建设,它们的吊车可能会成为我们的障碍。
我会不时在这里记录进展——毕竟自己规划建造排屋的机会并不多。
也许有人已经看过我发的帖子,内容是关于我们必须或者说可以自主管理建造自己的排屋尾端住宅——这要看不同的角度理解。意思是说,我们将在莱茵-内卡区的新建小区购买一块排屋尾端住宅用地(215平方米),并自行建造——不过需要和我们两边的排屋邻居协商。
社区的期望是,土地通过“本地人模式”出售,理想情况是大家组建一个完整的多家庭住宅组一起申请,然后由总承包商(GU)、总监理(GÜ)或者建筑师负责建造。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有单独申请者,现在也有了建设者。
拿到地块后,邻居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开始协商一些事项,比如屋顶形式、有无地下室等。大家很明显想按自己的想法来建房。但最后还是达成共识,住宅组整体采用坡屋顶,屋顶坡度在35至40度之间,在这5度范围内可调整。
我们作为尾端住宅将不建地下室,中间户和另一端住宅则建地下室。这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做深基坑,或者干脆不做,而中间户需支持我们,因为我们将先动工。目前达成的协议是,我们将直接承担更深基坑的费用,因为后期邻居为支持我们的房屋所付出的费用会更高。
我们现在正接近与总监理签约,土地公证预计六月底,计划今年秋季开工;周围建区还有多个自由规划的住宅组正在建设,它们的吊车可能会成为我们的障碍。
我会不时在这里记录进展——毕竟自己规划建造排屋的机会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