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and1986 2025-06-16 22:29:14#1 1930年代初期的最后一次超级通货膨胀将世界推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之后出现了多年的通货紧缩危机,也就是通货膨胀的相反现象。正是这导致工人在1933年支持了希特勒。 1923年的德国超级通货膨胀对工人来说影响较小,因为他们没有储蓄可失去。受苦的是资产阶级。
1930年代初期的最后一次超级通货膨胀将世界推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之后出现了多年的通货紧缩危机,也就是通货膨胀的相反现象。正是这导致工人在1933年支持了希特勒。 1923年的德国超级通货膨胀对工人来说影响较小,因为他们没有储蓄可失去。受苦的是资产阶级。
Cchand1986 2025-06-17 06:07:09#2 美联储可以购买国债,从而将账面货币注入金融系统。 那么,这些资金如何从金融部门有效地进入“真实”世界呢?1923年,这通过在莱茵被占领区停产的同时支付工人补贴实现。这是一个政治决定,是印钞的前提,而非结果。 如果工资不以每年三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或者不直接从飞机上撒钱,就没人会将其转化为大量购买力。
美联储可以购买国债,从而将账面货币注入金融系统。 那么,这些资金如何从金融部门有效地进入“真实”世界呢?1923年,这通过在莱茵被占领区停产的同时支付工人补贴实现。这是一个政治决定,是印钞的前提,而非结果。 如果工资不以每年三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或者不直接从飞机上撒钱,就没人会将其转化为大量购买力。
Nnordanney 2025-06-17 07:51:44#3 金融部门的需求如何实际进入“真实”世界? 支付的钱会记入卖出金融机构在美联储的账户上。这样他们就可以“花”这些钱。问题是花到哪里去?贷款和投资。起初甚至还不错。但你很快就会达到临界点,当系统中的钱太多时。你已经提到了1923年——印钞来支付赔款和资助国家开支。后果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没有相应的经济产出支撑。 另一个例子是在2000年代的非洲。津巴布韦尝试过同样的做法。为了稳定经济,印刷了货币。在塞尔维亚、委内瑞拉等地也是如此。
金融部门的需求如何实际进入“真实”世界? 支付的钱会记入卖出金融机构在美联储的账户上。这样他们就可以“花”这些钱。问题是花到哪里去?贷款和投资。起初甚至还不错。但你很快就会达到临界点,当系统中的钱太多时。你已经提到了1923年——印钞来支付赔款和资助国家开支。后果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没有相应的经济产出支撑。 另一个例子是在2000年代的非洲。津巴布韦尝试过同样的做法。为了稳定经济,印刷了货币。在塞尔维亚、委内瑞拉等地也是如此。
Cchand1986 2025-06-17 08:01:34#4 区别在于,你提到的所有情况中,政府政治上明确确保了中央银行账户上的资金流入大众口袋。但如果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有资金,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它们也不会将资金简单地注入经济循环,经济也不会自动流向广大民众,等等。 将通货膨胀简单归咎于国家有意制造,假设存在自动机制,而事实上并没有。货币供应量只是多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
区别在于,你提到的所有情况中,政府政治上明确确保了中央银行账户上的资金流入大众口袋。但如果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有资金,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它们也不会将资金简单地注入经济循环,经济也不会自动流向广大民众,等等。 将通货膨胀简单归咎于国家有意制造,假设存在自动机制,而事实上并没有。货币供应量只是多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